更新时间:2024-05-31 10:16:15作者:佚名
他们能理解我。”
但侯先生认为,立遗嘱
这对您和您的家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我希望改变周围人的看法。
今年初,中国遗嘱数据库发布《2022中国遗嘱数据库白皮书》,分析了25万份遗嘱。数据显示,未婚人群立遗嘱数量增加,6年间遗嘱总量增长12倍;30-39岁人群立遗嘱数量占比约三成;80后立遗嘱内容以房地产为主。
数据显示,“防止财产流失”是30岁以下人群立遗嘱考虑的主要风险;“避免财产流失”和“照顾家庭成员”是30-39岁人群立遗嘱的主要考虑因素;对于50-59岁的立遗嘱人来说,“子女结婚风险”成为其首要考虑因素。
先前的报告
早在2019年年底,
上海90后女孩立遗嘱的故事
此事也迅速成为微博热议话题。
她不仅选择了
年轻时立下遗嘱,
在遗嘱中
把你的财产留给你最好的朋友。
立下遗嘱的女孩出生于1992年,是上海某医院ICU的女护士,因与父亲发生争执而搬出家,住进一名女同事家中,两人成为亲密朋友。
因为在医院里亲眼见过太多死亡和分离,女孩决定通过中国遗嘱登记处立遗嘱,把自己的财产留给闺蜜。女孩除了信任闺蜜,还希望如果自己出事,闺蜜能抽空帮忙照顾父母。一些80后、90后对女孩的做法表示理解。
在很多人眼里,遗嘱就是生前对死后财产等事宜的陈述。30岁以下的年轻人立遗嘱是否太早了?很多人对此有疑虑。
“遗嘱让我安心”
1993年出生的唐宇(化名)是一名金融行业的年轻从业者英语作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中国遗嘱登记处。“原来立遗嘱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情。”了解了立遗嘱的基本流程和内容后上海申江大学,唐宇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金融行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唐宇对风险始终心存敬畏,“每次听到年轻人突然死亡上海申江大学,每次在飞机上遇到剧烈颠簸,我的心都会颤抖。”
“我必须给我妈妈提供安全保障。”
在立下遗嘱的236名90后中,很大一部分是单亲家庭的年轻人。1990年出生的陈晨(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上半年,她在中国遗嘱登记处北京第二登记中心立下了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遗嘱中,她所有房产和财产的继承人都是她的母亲。
陈晨16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她跟着母亲生活。父亲跟她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好,甚至长期不提供生活费和学费,这让陈晨和母亲的生活非常艰难。后来,陈晨和母亲几乎与父亲失去了联系。直到陈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母女俩的生活才逐渐好转,母亲把家里的大部分房产和积蓄都放到了陈晨的名下。
一开始陈晨并没有多想把房产登记到自己名下,直到听到朋友家里发生的事情,她才突然意识到需要立遗嘱。
陈晨说,这位朋友也是单亲家庭长大,父亲也长期不在身边,朋友和母亲一起生活。一场车祸,这位朋友突然去世。因为事先没有立下遗嘱,按照继承法的规定,他的财产要按照继承顺序来继承,于是他的父亲突然出现,来争夺他名下的财产。“我不能让我妈妈这么麻烦,我的财产一定要是她的。”于是陈晨决定立一份有法律效力的遗嘱。
陈晨现在有一个男朋友,即将结婚,但她立的遗嘱里,只明确写到婚前个人财产留给妈妈。“我们达成了一致,他也尊重我的做法。”陈晨说,是妈妈还是不太接受立遗嘱的想法。“我跟妈妈说我要立遗嘱,她说,干嘛写这个,这么不吉利。”不管妈妈理解不理解,陈晨现在都能更踏实的面对未来的生活了。
“不包括微信和支付宝。
我的父母不知道如何得到它。”
在“无钱包”时代,出门基本不需要携带现金,无论是购物还是坐公交,刷支付宝、微信就能完成。在网络游戏中,账号、服饰、装备、皮肤等虚拟财产价值极高,早已被年轻人认可为财产之一。
1994年出生的凌玲(化名)属于“无钱包”一族。今年5月,凌玲立下了属于自己的遗嘱。凌玲说,自己是在非常平静的状态下做出立遗嘱的决定的,希望这样自己死后能给父母留下一份保障。
大多数人认为,财产就是自己手里的真金白银,比如房产、股票、现金存款等。玲玲第一次立遗嘱的时候,并不知道支付宝、微信等虚拟账户也能算作财产。
“我的支付宝账户里有十几万元,但银行卡里只有几千元。这些虚拟资产很多都需要指纹或者人脸识别才能开通。如果我出了事,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我不写微信和支付宝,父母就不知道怎么取用这些资金了。”经过中国遗嘱登记处工作人员的讲解,玲玲明白了虚拟资产是可以写进遗嘱的,于是她把微信和支付宝的账号和密码都写在了遗嘱里。
实际上,
关于遗嘱,
大家的观点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些人认为
“年纪轻轻就立遗嘱是不吉利的”;
有些人还认为
“提前计划总是好的。”
“学会面对死亡,可以让你活得更好。”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留言!
综合自:申江服务指南、新文晨报021视频、上观新闻、齐鲁晚报、澎湃新闻、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