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9 16:09:43作者:佚名
4月中旬,“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上海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奖名单揭晓。 有声音指出,这份榜单中,个人获奖作品“已达到硕士、博士水平”,其中一等奖作品标题中的“蒙特卡洛算法”据说出现在了专业题中。考试。 对此,主办方之一上海科学技术协会回应称,已展开调查核实。
这并不是中小学科学创新大赛第一次引发争议。 每次的焦点都集中在某些话题的专业性远远超出中小学生的水平,并被质疑成年人是“代笔作家”。 这背后,多元化招生的趋势让家长看到了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联系的可能性。
新京报记者发现,一些从事科研的家长帮助孩子做研究; 不少培训机构也加入进来,声称从动手实验到写研究报告,甚至查新,都是由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名师提供。学生安排也可以帮助联系大学教授寻求指导。 虽然强调“孩子必须参加”,但培训机构也承诺“保奖”“保底线”。 “如果第一年没有获奖,第二年可以再次免费参加。”
许多科技创新大赛都把识别作品中的“成人痕迹”作为重要标准。 竞赛组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竞赛最重要的是学生对研究过程的参与,而参与度是调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任何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人将被淘汰。 法官在面试和答辩时也有一套识别和筛选的“方法”。
大赛组委会坦言,大部分获奖作品都是以学生选题为主,少数在大众看来“高端”的专业选题确实是学生自己的作品。 随着“拔尖创新人才”理念的深入,中小学与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 一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经选拔后可以提前进入大学接受专家教授的指导并参与实验。 “他们确实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问题。”
通过“科技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科学创新与高等教育“脱钩”了吗?
林晨的女儿在上海一所中学上二年级。 发现女儿理科更优秀后,林辰就为女儿提前规划了一条升学之路——未来参加重点高中自主招生。 这是一所专门研究科学的学校。 林晨在面试中询问了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其中包括科学思维、发明和创造力。”
因此,当女儿上初一的时候2013年四级考试答案,当班主任在班级群里转发上海青年创业大赛的通知时,林晨就开始研究起来。
上海市青少年创业大赛是上海市面向中小学生的大型、高水平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联合主办。 “这在上海家长心中非常珍贵。 ”
文科生林辰担心自己无法辅导女儿,于是联系了一家培训机构,收费约4万元。
2018年,《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以下简称综合评价)正式实施。
所谓综合评价,是通过网络系统客观数据导入、学校录入、学生提交经验材料等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依据。 综合评中有一个名为“科技创新”的栏目,让上海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嗅到商机,纷纷涉足科技创新领域,收费价格也水涨船高。一次。
按照机构的要求,女儿要上八个班,而且班级距离很远。 “她(女儿)每个周末都要补课,不能把黄金时间交给科创。” 权衡之后,林辰决定自习。 。
没想到,科技培训很快就降温了。 今年2月,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教委关于2024年全市高中学校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 该文件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名额分配批次的综合评价面试,综合评价为50分英语作文,全部由初中打分,简化为及格或不及格。 往年,40分由初中确定,10分由高中独立评分。
上海高中招生分为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名额分配、统一招生三种方式。 与自主招生一样,名额分配也十分注重综合评价。 此次综合考核改革把分分给了初中,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意味着综合考核的竞争变相被消除了。
一些家长已经联系该机构希望退款,而另一些家长仍在等待和犹豫。 他们已经上了几节课,还想继续吗?
家长对科技创新竞赛的追求,离不开“进高等教育”的接力棒。 然而,回顾中小学生科技竞赛的历史,科技竞赛与高考的直接关系正在弱化。
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保送生招收办法》,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学校免试高考,保送进入普通高校就读。 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2014年。2014年之后,全国青年创业大赛获奖者在高考报名时不再有直保资格。 这是多年来首次将该活动与高考招生“脱钩”。
2018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社会竞赛管理办法》。 2019年起,对竞赛名单进行审核并向社会公布,严格控制竞赛项目数量。 《关于2022-2025学年全国中小学生竞赛的通知》中也再次强调,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中小学录取的依据和额外奖励。高考分数。
北京金鹏中小学生科技论坛(以下简称“金鹏论坛”)是由北京市教委主办的活动。 参赛项目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明创造三大类。 迄今已举办24届,也是北京市最具价值的科技竞赛之一。
金鹏论坛组委会告诉新京报记者,“在我们组委会看来,这只是一个参与科技实践、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甚至会在上面写上‘竞赛成绩不作为录取依据’”。获奖证书就是为了向社会传递这个信号。”
但尽管如此,参加科技竞赛的人数并没有减少。 北京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解释说,“这只是一张门票,并不意味着得了奖就一定能培养出有科技特长的学生,但家长还是会去买这张门票。” 票都卖光了。”
“转动”孩子还是“滚动”大人?
对于林辰来说,和女儿一起完成这个课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女儿最初的想法是利用白蚁的趋光性,通过测试找到吸引白蚁的波长,用物理方法消灭白蚁。 科学老师列出了需要购买的光源波段清单,林辰却发现她根本买不到。 她找了很多台灯厂家,但没有人愿意定制。
那时,上海还不是白蚁飞翔(长出翅膀,成群飞翔)的季节。 为了购买白蚁,林辰甚至给白蚁协会打电话,对方却告诉她,他们只有死标本。
女儿的项目不得不修改,最后决定用化学手段来吸引白蚁,让配方达到最佳配比,既能消灭白蚁,又环保。
林辰买回了一千只白蚁幼虫,养在客厅里。 没有像样的实验室,林辰就向朋友借了一台显微镜。 最难的是乙醚,它是公安部门管制的易燃危险化学品。 “我还请朋友从实验室拿来了它,”他说。 ”林辰回忆道,“我们第一次使用乙醚时,不知道该倒多少。 气味非常烟熏。”
前期是女儿带头做实验、记录数据。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林辰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她必须查阅大量的论文和文献来进行文献索引。 最困难的部分是寻找新奇的东西。 她必须提供大量信息来展示创新并完成查询报告。 “小孩子根本做不到,太难了,我必须完成这一部分。” 一位参加比赛的家长甚至建了一个微信群,讨论如何完成作文写作。
这对于父母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有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完成这些任务,这导致了大批科技创新培训机构的创建。
作为家长,新京报记者联系了多家科技竞赛培训机构,价格从2万到4万不等。 该培训机构声称提供“保姆级服务”。 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拍照”。 写研究日记。”
该机构表示,合同签订后,至少会提供三个课题供孩子们选择,从动手实验到写研究报告,甚至检查新课题,全部由导师安排。 导师均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的博士。 一位机构告诉新京报记者,还可以帮助联系大学教授进行指导,而且教授的费用比博士贵一倍。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该机构与知名大学有协议,孩子们可以进入大学实验室做实验。 至于签订了什么协议,对方拒绝提供。
虽然强调“孩子一定要参与”,但培训机构也承诺“保奖”、“保底线”。 “如果第一年没有获胜,第二年你将再次免费参加。” 大多数培训机构以三项知名赛事为目标,通常是“三合一套餐,一个科目同时参加三个项目”。
更重要的是,有些人会选择直接为孩子做。 有的科研人员要么直接把自己的项目交给孩子,要么找研究生替孩子竞争。 一位985学校的研究生说,他曾经为导师朋友的孩子做过一个科技项目。 “本来我是要在实验室给孩子们上课的,但是孩子们一到实验室就被叫去补习。 “最终,他几乎从头到尾完成了这个项目。
“现在中小学科技创新竞赛的风气确实不好,成人干扰太多。” 曾参与组织创办金鹏科技论坛的评委会主任陈树杰告诉新京报记者,总体来看,这些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水平不断提高。 进步,“不过现在成人的干预恐怕比以前更严重了,只是因为有了经验,才能做得更仔细。”
2022年国庆假期,参加科创大赛的孩子们在地铁站测试PM2.5。受访者提供
辨认“成年的痕迹”
多位科技创新大赛评委告诉新京报记者,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衡量学生的参与度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陈树杰以金鹏科技论坛为例介绍,立项项目的评选要经过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学校筛选。 一些重视科技创新的学校会邀请市竞赛评委指导或协助选拔。 第二级为区级评审2013年四级考试答案,之后部分获奖项目将进入第三级,即市级评审。 “接下来的两条评论都是盲评。” 他强调。
金鹏组委会告诉新京报记者,一个项目选题会有初评、复评和终评答辩三个环节。 初步评估由专家连续独立完成。 重新评估期间,将共同审查以确定参与标准。 最后是答辩环节。 “一个题目必须由至少三名评委评分。” 各区最终推荐10%的项目进入市竞赛。
“金鹏与其他竞赛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学生对研究过程的参与度。参与度是评估中非常重要的指标。” 组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凡是有学术不端行为的,都会被淘汰。
面试答辩是判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 陈树杰记得,十多年前,他当法官时,其中一个课题就是调查某县的土壤。 “我看到文章里有很多专业术语,就问孩子们来过几次、呆了多久、做了什么。 据说我利用假期时间去奶奶家附近进行了调查。 我刚刚去了那里,了解了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包昆是一位儿科创伤专家,他有一套识别访谈回答中词语的技巧。 鲍坤说,他通常会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问孩子这个想法从何而来? 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什么?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问孩子在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鲍坤解释道。 “如果孩子自己做的话,肯定会遇到问题。孩子向谁请教了?他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不自己做的话,这个项目是大人设计的项目,过程中不会遇到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想问,你对现在的阶段满意吗?如果你还想升级,你会怎么做?如果孩子自己做的话,他一定会想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好。嗯,就像很多想要制作变形金刚的孩子一样,他们习惯于添加很多功能,想法可能并不成熟,但你知道这些想法是在生活中自然生长的。”
但目前,辩护只能在最终评估期间进行。 鲍坤呼吁在预赛初期引入防守。 “评委们只要和孩子沟通过,就一定会知道是不是他做的。”
2023年7月29日,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选手们在VEX系列工程挑战赛中展开角逐。新京报记者 李牧一 吴婷婷 摄
在家庭和学校培养卓越人才
在讨论科技创新时,那些“高端”话题一定要由成年人来提出吗?
金鹏组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不一定”。 一方面,有同学故意选择一个很专业的名字,但内容并不难,而且大多用另类模型来模拟自己的想法;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此前已通过选拔进入创新人才计划,可以提前进入院校,接触院校资源,然后利用这部分选题来报名参赛。
这就是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背后的另一面——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培养,让一些孩子步入了科技创新领域的最前沿。
王英的儿子是北京市海淀区一所知名高中的高三学生。 此前曾入选国家“中学生英才计划”(简称“英才计划”)。 这是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起联合组织实施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德优良、素质优良的中学生。具有进入大学学习和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学术能力。 在本领域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和科研实践。
王颖告诉新京报记者,儿子所在的学校根据学习成绩,特别是物理和数学进行初步筛选,然后组织校内考试,根据成绩提出推荐。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导师,提交相应材料,然后针对基础学科知识和创新潜力进行笔试和面试。
据“卓越计划”官网介绍,导师主要为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等。学生培养周期为一年。
王英说,儿子选择了物理相关科目,自学大学教材,借用大学资源做实验。 高二时,儿子在金鹏论坛上获得的项目就是他在“优秀计划”中完成的项目。
一些实力雄厚的学校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金鹏组委会以北京三十五中为例。 学校建有大数据与科学计算实验室、纳米与化学可视化实验室、航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等10个探究实验室。 据此前媒体报道,其部分设备已与中科院联网,同步交换数据。 相关专家学者通过网络视频指导学生实时完成相关研究和实验。
陈树杰提到,自2015年起,北京中小学要求各学科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学科实践活动。 近年来,他切身体会到教师在科学创新方面的指导理念更加成熟。 此外,不少学校还会安排从事科研的家长到学校担任志愿者,共同辅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家庭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 珍妮说,儿子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参加金鹏大赛。 他从小就是一个喜欢问“为什么”的孩子。 一直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珍妮习惯一步步引导儿子思考、探索答案。
为了参加科技创新大赛,Janey教10岁的儿子如何使用CNKI。 “他现在比我更熟悉CNKI的隐藏技能了。” 珍妮还会带儿子去国家图书馆查找资料。 13岁以下儿童不开放,孩子只能去儿童阅览室。 Janey鼓励儿子参加北京中小学生的科学建议活动,并将放松年龄的想法纳入建议中,“现在有些孩子很早就有了科研思维,应该给予他们有机会查阅文献。”
珍妮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儿子参加科技竞赛的经历。 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学习方法。 她对各种事件都非常熟悉。 有时,父母会向她寻求建议。 Janey我总是提前强调“对于继续深造没有什么用处,只是给那些喜欢技术、做实验的人提供的一个舞台”。
这也是金鹏组委会工作人员想要表达的观点。 从我们组委会来说,这是一个参与科技实践、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学校层面的普及和推广,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这也是我们与其他地区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总体思路。 ”
获得上海青年创业大赛冠军后,林晨又将白蚁这个题目提交到另一场白名单竞赛中。 春节前,女儿去参加答辩。 这次,她没能获得市级奖,只获得了区级奖。
林辰并没有失望。 她深知,科技竞赛的获奖只是进入高等教育的锦上添花。 最终重要的是她的学习成绩。 为此,初二的女儿已经在补习高中理科课程,以考入自己心仪的高中。 我在独立入学考试中拿到了那张票。
(应采访者要求,林晨、简妮、王莹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李钊实习生黄新月
编辑陈晓树
李立军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