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19:32:10作者:佚名
51艺术申请指南 艺术院校数据库 艺术志愿者申请
山东理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坐落于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门类。
学校是全国首批61所纳入教育部确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首批进入“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的高校、首批与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高校;与解放军空军签约培养国防生,是空军19所签约高校之一。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国家级重点高职高专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国家级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国家级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单位、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56年,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本科院校之一,坐落于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
学校把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作为根本使命。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在全国率先实行以文理科综合录取为特征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和以弘扬学生个性、突出学生自主选择为特征的完全学分制改革,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在这里可以选修多学科的优质课程,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教诲,领略学术前沿的风光,感受科学的力量和智者的光辉;可以在图书馆浏览数百万册丰富的藏书,利用全省一流的网络技术平台获取信息山东美术高考网,在设施先进的实验室里操作,体会知识的深度和求知的乐趣; 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国家级重要竞赛,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潮,深切感受到创造的激情和收获的喜悦。建校五十年来,十多万名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莘莘学子从这里毕业,他们牢记“厚德博学、勤奋刻苦、至善至美”的校训,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校风和“修德立业、百学不倦”的学风也在这里不断积淀和丰富,激励着后来的莘莘学子刻苦学习、全面发展。
办学兴业,人才是第一要务;办学兴教,关键在人。学校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聚集人才、培育队伍、造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引进、培养、聘用了一批汇聚校园的优秀、富有进取心的教师。其中有我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奠基人、我国最早从事编码与密码研究的数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哲先先生;我国力学、复合材料领域著名专家、我国复合材料力学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先生;我国潜艇科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祥龙先生; 科学的引领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金宗先生,大地测量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厚泽先生,我国最早著名的快速成型与制造(RP&M)技术专家和领军人物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先生,著名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先生以及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拔尖人才等一批人才,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勤奋教书、潜心研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坚持“该干就干、不该干、强化重点、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方针,实施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努力打造品牌学科。现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文化厅设立的文化艺术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特色学科7个。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不断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落实《山东理工大学服务山东制造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留学之路,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学术团队,选定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和依托中国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综合科技优势,在我校设立的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积极参与山东制造强省建设,承担了一批大项目、重大课题。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成立了山东省数控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汽车研究设计院汽车研究院、淄博市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技术中心工程机械研究院、山东汽车工业总公司车辆检测中心、中国五征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等20余个科技研发机构。 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解决科技难题山东美术高考网,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研和技术创新基地。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与五大洲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广交朋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校欢迎来自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来校学习,为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和谐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学生到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深造,使他们深刻了解世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校园里没有一处闲置之地,处处为教育”。学校“生态化、花园化、数字化、人性化”的美丽校园,使3.3万余名学生、2600余名教职工在四季勤奋学习、科研的同时,还能欣赏到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诗情画意,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与美丽。
志愿者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