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2 11:27:13作者:佚名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抓住教育新机遇
新浪教育 2015.04.2313:55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前身为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小学,周围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以教育均衡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素质以教育教学为主线,认真贯彻市教委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教师“默默教书,潜心育人”; 学生思想开放、持之以恒,全面发展。 学校多次荣获“北京市标准化建设工程先进单位”等各级各类奖项。
在海淀区教委“绽放计划”和“四个十工程”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北京外国语学校深刻认识到“推动海淀小学教育更加高质量均衡发展万寿寺小学,让海淀小学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更多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才能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 认清“认”的精神内涵,积极打造海淀区特色校园。
近年来,学校发展形成三大亮点:一是引领学校特色建设的“竹文化”; 二是以学校13%的学生来自18个少数民族为基础的民族团结教育; 三是利用周边资源,开放办学,建立一系列校外教育基地,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育人目标。
1、竹文化引领,打造特色校园
竹子是“冬三友”、“花四君子”之一。 它高大、强壮、坚韧,具有正直、谦逊、坚韧、优雅等品质。 这正是学校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它。 许多莘莘学子都能像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堂堂正正、锐意进取。 同时,学校与紫竹园公园隔河相望,为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利资源。 经过反复调研,学校确立以“竹文化”引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创作编写了校本教材《竹韵》,梳理了“涵养诚信、启迪智慧、创造未来”的办学理念。创新”。
办学理念:励正诚信、启迪智慧、引领创新
校训:虚心勤学。
校风:正气、诚心、诚心、和谐
教学风格:静静教书,潜心育人
学风:虚心求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自强不息
在竹文化精神的指引下,学校于2010年创办了校刊《望竹》。
每月一次,免费向全校师生发放。 “望竹”这个名字寄托了学校对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希望; 培养学生“虚心求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自强不息”; 为学校引领竹文化特色发展。 2011年5月,学校成立“网筑”校园记者站,参与校刊的编辑工作。 学校组织青年记者参观报社,邀请专家培训,进行校内外采访,关注生活经历和社会新闻。 2012年,学生编辑部荣获“北京十佳红领巾编辑部”称号,2013年、2014年荣获“北京宏通新闻优秀记者站”称号。
学校深入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成立了学生自己命名的“竹韵书吧”。 学校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服务学生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生提供的书目采购图书、订阅期刊杂志。 每天有计划地向孩子们开放,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欢迎。 “书吧”门口,贴着学生们自己设计的“图书推荐海报”。 学校还在每个班级设立了图书角,根据学生推荐的图书采购新书,不断丰富和更新图书种类。 2013年,学校开设了“竹韵书廊”,每层楼都摆放着书籍和电子书阅读器。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取书、读书,享受浓郁的“竹韵书廊”氛围。 成长。 同时,学校推出“与经典同行,奠定人生基础”读书系列活动。 其中,古诗词背诵小主人活动自2010年以来一直延续,激发了孩子们背诵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 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013年、2014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红领巾读书活动示范单位。
2、国民教育,和谐共同成长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位于中央民族大学西侧。 学校有18个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3%。 在如此多元化的学生中英语作文,我们秉承“和谐、社区”的竹子精神来包容和培育每一个孩子。 周一下午学校社交活动时间,“追竹”社团走出校门,走进中国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邀请民族大学学生到校,带领学生学习民族知识、跳民族舞蹈、唱民族歌曲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朴素情感。
在此基础上,学校创设了“强竹功”。 在《爱我中华》激昂雄壮的音乐声中,全校师生跳起了竹节万寿寺小学,绿丝带在空中飘扬,快乐的孩子们时而一起跳跃。 ,时而用竹节互相撞击,充分展示了校园竹文化的丰富积淀和美好前景。 我们的老师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带领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学生在“王竹园”这片沃土上和谐相处。
3、办学育人,社会实践
学校挖掘周边资源,建立了紫竹园公园、国立大学博物馆、国家气象局、魏公村邮局、万寿寺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张思德青年军校等一系列校外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成立“万寿寺”“竹”志愿者小组,培养乐于奉献的接班人。 其宗旨是: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爱心和力量。 2012年,学生参加国际竹藤文化节,并与多国驻华大使一起在紫竹园公园植竹。 这在各国人民之间播下了友谊的种子,也播下了“望珠”青年的美好理想。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北外师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和学习中,并逐渐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和顽强的意志。 合力推动学校和谐稳定发展。
在学校稳步发展之际,北京市教委着力打造教育新版图,于2014年6月启动了“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在海淀区教委的具体组织、指导和协调下,学校很快掌握了方向和明确的目标,并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力支持。
经过与学校反复研究,我们做出了慎重的决定: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优越的外语资源,从课程建设入手。 也就是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滚动年级对所有学生实行。 学校为学生设计了英语活动课程——“美丽阅读”。 以分级英语绘本为素材,按年级逐步深化“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听说能力。 2014年9月起,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教材,并选派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小班教学。 大学老师在小学课堂上展示的新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他们灵活、开放的教学理念,开拓了学校教师的教学思路。 2015年,学校成功申请聘请外国专家资格。 在学校的帮助下,外教来到校园,双方开始了友好理性的互动:校方专家来校进行《》示范课、讲座……校方老师给外教上示范课,大家共同开展教学研究……这种理念的分享和思维的碰撞,加速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提升,也带来了思维模式和课堂行为的改变! 当然,受益最多的是学生。 孩子们可以与外教面对面交流,体验最纯正的发音。 在学校每周一次的“英语广角”活动中,红领巾广播电台的小播音员邀请了外教参加,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校校合作的第二个重点是社团活动。 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二至六年级学生开设了“多彩秀”和“多语厅”。 通过歌曲、民谣、模拟情境、小品表演等,营造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例如:法语俱乐部让孩子通过情境模拟,掌握日常生活中十大情境中的100个常用法语句子。
虽然这个项目只进行了一个多学期,但它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已经初见端倪。 首先是学生的变化:课堂上,低年级学生敢于大胆、自信地拼字; 在俱乐部,中高年级学生开阔了视野,能够用多种语言进行简单对话; 老师们开阔了心胸、视野,加强了研究,大家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与此同时,学校的英语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立体。
2014年12月30日,学校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千人礼堂举行揭牌暨更名仪式。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市教委副主任傅志峰,海淀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区委常委、副区长傅守清,海淀区教委书记张卫光,海淀区教委主任尹立军,海淀区教育督导室主任王建中,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张彦祥、罗斌,二里沟学区校长马复兴,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校长彭龙,附小校长徐宝如,附小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参加了仪式。 学生们现场表演了经典“竹”诗、英语诗歌朗诵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竹竿舞表演,将学校竹文化特色与正在创作的外语特色有机融合,表达了学校师生“传承优秀”的精神。文化并拥有国际视野的共同愿景。
市教委一直高度重视该项目,多次组织项目推进座谈会,分享经验,促进改进; 海淀区教委给予学校大力支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无论是领导出席对方的开幕式、附属小学校长出席校务会议,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彭龙校长亲自为附属小学全体教师授课,都帮助双方达成了共识。思想、情感、目标的共识,使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合作更加顺利。
在市政府和教委的政策支持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指导和帮助下,在我们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将抓住机遇,以此为新的增长点,积极主动地探索跨越式发展学校的。 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