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6 14:14:11作者:佚名
今年9月,我朋友的儿子小轩将再次来英国读书。
我说“再次”是因为这是小轩第二次来英国留学:在COVID-19疫情之前,他曾在2019年9月来英国大学注册过一次,但好景不长。 2020年,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 一是中国疫情严峻。 小轩的父母很幸运,儿子逃了出来。 后来中国控制了疫情,但疫情却在英国蔓延。 父母紧急命令儿子回国在家上网课。 后来,小轩厌倦了网课,而且回英国又遥遥无期,于是她退学了。 疫情三年后,中英航线开通,小轩父母强迫儿子申请复学。 儿子听从了安排,顺利复学。
留学好地方到底有何魅力?
诚然,持续三年的全球COVID-19疫情对中国留学人员造成了巨大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重新开放国门,无论是学生自己的主动还是家长的催促,中国年轻人出国留学的热情又重新燃起,类似的“二次留学生”也更多了小轩和首次申请成功的国际新生。
2023-2024学年中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尚不清楚,但不少专家预测,疫情三年后的第一个学年的人数可能会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
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21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规模在800万人左右,回国留学人员规模中国完成学业后将约有550万。 目前有160万中国学生在世界各地留学。 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0多所大学。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球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中,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仍然是美国,接近30万(人);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澳大利亚和英国,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数量略多于一半:澳大利亚是人,英国是人; 加拿大排名第四,超过10万人(人); 日本排名第五,有近10万人(94,063人); 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国家分别是:德国(40,122人)、俄罗斯(39,939人)、法国(27,950人)、意大利(16,754人)和新西兰(11,880人)。
上述来自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是迄今为止的最新数据,表明2022年最大的中国学生群体仍将在美国。 这个数字几乎是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总和。 不过,考虑到2022年中国还没有完全放松疫情管控措施,这组数据并不能回答两个更重要的问题:第一,疫情三年后,中国学生最想去哪个留学目的地? 第二,这些年来,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是增加还是减少?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总部位于奥地利的市场研究机构博纳德()于2023年3月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英国是今年对中国学生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中国学生中,45%的人表示正在考虑去英国留学,其中加拿大以39%的比例排名第二,澳大利亚和美国以36%的比例并列第三。
负责这项调查的博纳德研究人员表示,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下降趋势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的上升趋势“很可能会持续”。继续。”
无独有偶,总部位于中国广州的留学咨询机构启德教育集团近期的一项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启德《2023年留学中国白皮书》数据显示,英国已成为首选留学目的地连续第五年为中国留学人员提供服务。 在首选留学目的地方面,39%的受访中国学生表示会选择去英国留学,21%的人愿意去美国留学,18%的中国学生分别选择香港和澳大利亚作为留学目的地。他们的学习目的地。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2018学年至2021-2022学年,中国在英学生人数增加了44,475人,增幅达41%。
纵观英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近年来的招生数据,除了英国本土学生之外,中国留学生一直保持着招生人数和人数第一的记录。的海外申请人。
英国政府制定了目标:到2030年将英国大学的海外学生数量增加到60万人,这一目标已在2020-2021学年实现,提前10年。 在60万名海外学生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那么,为什么英国留学对中国学生如此有吸引力呢?
首先,在几个权威的全球大学排名中,英国大学排名都比较靠前,尤其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例如,在今年6月28日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剑桥大学排名第二,牛津大学排名第四。 前10名中,有4所英国大学,仅次于美国(5所)。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中,牛津大学排名第一,剑桥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并列第三。 前10名中,美国有7所大学,英国有3所大学。
在2023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牛津大学排名第五,剑桥大学排名第八。 排名前10的大学中,美国有8所,英国有2所。
其次,英国学制较短:本科三年,硕士学位一年,博士学位年限也比其他国家短。
对此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学制的萎缩必然导致学位的萎缩。 甚至有人戏称英国一年制硕士学位为“水硕士学位”,但也有人认为,如果能顺利进入英国名校,较短的学习时间并不会影响学位质量。 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中国学生来说,较短的学习时间意味着更少的学费和生活费。 这正是他们选择去英国留学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
第三,英国大学的教学方法:许多英国大学推行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对中国学生也很有吸引力。
这种教学方法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字命名,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重复提问和回答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发散思维鼓励批判性思维。 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较小的班级规模和导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互动,但对于那些讨厌填鸭式教学方式和死记硬背方式的中国学生来说,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第四,很多原本打算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出于对中美关系紧张和美国枪支暴力的担忧,选择了去英国留学。 稍后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原因。
美国虽好,但入境难
事实上,解释这个原因就清楚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这些年中国在美国留学的学生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前面提到过,英国大学在多个权威的全球大学排名中排名都比较靠前,但在这些排名中排名最高或第二位,但占比最大的却是美国大学,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上(STEM),美国大学水平较高。 因此,从内心的诉求来看,最优秀的中国学生更愿意去美国留学。
不幸的是,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中关系日益紧张。 美国政府已经明确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并开始限制美国大学在一些敏感专业招收中国学生。 而STEM科目恰恰是美国对中国学生最警惕的科目。
2018年6月,美国对部分STEM学科的中国学生实施签证限制。 限制领域包括机器人制造应用、航空航天和高科技制造。
2020年5月29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第10043号总统公告,禁止所谓“与中国军方有联系”的中国大陆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 截至目前,该禁令尚未解除。
据外媒2020年9月报道,截至当时,已有数千名中国公民进入美国的签证被取消。 2021年6月,在一项涉及310名学生的签证拒签调查中,大多数被拒绝的学生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八所大学之一。
尽管特朗普签署的10043禁令并不适用于所有中国学生,但该禁令产生的“寒蝉效应”不容小觑。
2022年1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教育文化局和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联合发布《2022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赴美国际学生总数增长3.8%,总体趋势但在此背景下,2021-2022学年中国留学人数却大幅减少。 尽管中国仍是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但中国在美留学总人数同比下降8.6%,自2014年以来首次跌破30万—— 2015 学年。 2019-2020年,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从学年高峰时(当时中国在美留学人数达到37万人)的34.7%大幅下降至30.6%。
新东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大陆学生收到的海外大学本科层次录取通知书中,英国大学排名第一,占比35.18%,美国大学排名第二,占比35.18%。 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高校的学生比例合计达32.74%。
然而,美国大学发出录取通知书是一回事一起去留学网,发出录取通知书又是一回事。 至于被录取的中国学生最终能不能去那是另一回事。 根据美国国务院自己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底的六个月里,美国政府向中国大陆学生发放的F1学生签证数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5%。
截至2022年10月的六个月内,印度取代中国在美国留学生签证排名中:向印度学生发放的F1学生签证数量增至87,029份,几乎是疫情前印度学生签证数量的三倍,向中国学生发放的 F1 学生签证数量要高得多,达到 49,959 份。
当然,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中关系日益紧张,或许是美国收紧中国学生签证的主要原因。 另外,美国大学学费太高,美国吓人。 美国的枪支犯罪和日益严重的反亚裔种族主义也让很多中国家长和学生对赴美留学望而却步。
多国混合应用对冲风险
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不仅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决定,也影响一些紧随美国的国家的留学政策。 例如,从2022年7月1日开始,澳大利亚学生签证新增8208条款,禁止所有国际学生学习与国家关键技术相关的专业。 这一禁令,加上中澳关系恶化以及澳大利亚收紧移民政策,导致中国赴澳留学人数大幅下降:2022年中国赴澳留学人数将减少28%比 2019 年。
尽管英国大学是中美和中澳关系紧张的主要受益者,但由于英国也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它们也并非完全不受国际政治局势变化的“免疫”。
近年来,英中关系摩擦不断,也影响了英国的学生签证政策。 英国内政部数据显示,2022-2023学年在英国留学的印度学生人数首次超过中国学生。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的一年,英国政府向印度公民发放学生签证,较2019年增加273%;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向中国公民发放的学生签证,相比2019年下降了2%。
此前,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的数据,自2002-2003学年以来,中国学生一直是英国最大的海外学生群体。
为了对冲这种地缘政治风险,英国大学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减少对中国学生学费收入的依赖,并尝试开辟新的海外生源。 这种努力反映在他们的入学率上。 英国大学协会数据显示,2017-2018学年,英国大学中以中国为最大研究生课程市场的比例为55%。 2020-2021学年,这一比例下降至35%。 与此同时,以印度为最大市场的英国大学比例从15%上升至46%。
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大学刻意减少对中国学生的招生。 这只是意味着他们开拓了新的海外市场,扩大了印度、尼日利亚等国学生的录取比例。
英国大学正在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相应地,中国学生也在对冲类似的风险。 他们的做法是:多国混合申请,即在选择学校时,不会只锁定一个国家,而是同时申请多个国家。 对于教育标准相似的大学,常见的策略包括英国和美国双重申请、美国和加拿大双重申请、英国和澳大利亚双重申请。 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这些国家拥有全球排名较好的大学,从而增加了选择。 其次一起去留学网,“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可以增加申请成功的可能性。 “东方照不到西方。” “亮”是为了规避地缘局势变化带来的风险。
朋友的儿子小轩采用英国和美国双申请的策略,第一次成功申请出国留学:他当时最喜欢的大学是美国大学,但遗憾的是,他选择的专业是STEM学科中相对敏感的学科。 虽然他的专业被学校录取了,但他的签证却被拒绝了。 幸运的是,他同时申请了英国大学,于是退而求其次,来到了英国留学。
小轩后来在疫情期间辍学了,一是因为她厌倦了网课英语作文,二是因为她去美国读书的志向并未消逝。 后来他的父母强迫他申请返回原来在英国的学校,但他很不情愿,于是在申请返回学校的同时,他偷偷申请了另一所美国大学,但这一次的结果更糟糕:美国大学没有录取他。
这一次,他彻底放弃了,决定向现实低头——回到仍在向他招手的英国大学。
所以,这次拯救他的是英美双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