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05 08:04:40作者:佚名
本文依照作者在第六届基础教育变革与发展峰会(2016年)的报告整理而成,原题为《习惯养成是核心素质产生的行动路径——新教育试验“每月一事”的理论与实践》。
朱永新,美国教育三十人峰会成员
美国民主推动会中央执委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我们一天下午大概几点醒来?洗澡是用冷水还是热水?挤牙刷是用手指还是右脚?打工选择哪些交通工具?到了单位首先干哪些事情?这一连串的行为,是悉心探讨之后的安排,还是不假思考的习惯作祟?颇有疑惑,正是习惯帮助我们选择和安排了这一切。
通过改变习惯,我们就能重构人的第二天性,因而更换视角呈现人的天性,并因而产生稳定的价值观,造就良好人格,造就幸福完整的人生。正由于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有着这么深刻的影响,习惯养成也自然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
1
哪些是习惯养成
习惯养成从实质上看,就是帮助人们构建起一套具备积极意义的、自动运转的系统,进而整理、规划、巩固、提升生活与生命,使世界显得清晰,使生活显得有序,使生命显得和谐,让人由混沌迈向明净,让个性由躺倒变为伸展。
2
每月一事
近些年来,在小结丰县和其他试验区的经验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外核心素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求状况,我们对12个习纲主题进行了适当调整,并提出了36个习目专题。如右图所示。
“每月一事”项目具备奇特的教育价值取向。“每月一事”的习惯养成,所养成的不是零碎的零乱的习惯,而是以习惯为路径,明晰对准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明晰对准一个人的人格打造。通过“每月一事”的融合,让学生的教育生活从被学科割裂显得完整,秉持“每月一事”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教育生活。“每月一事”所梳理与提纯出的12个习纲,是一个“完整的人”所应当具有的素质,那样“完整的人”也就必定会造就并拥有“完整幸福”的生活。从这一价值取向出发,我们在12习纲的内容安排上,以自我发展、社会相处和文化学习为维度,除了直接服务于自然生命的延长,社会生命的扩宽和精神生命的提高,也与国家提出的核心素质结构呼应。
3
习惯养成的价值与意义
从个体成长看,良好习惯是造就幸福完整生活的必备保障。首先,习惯简化了生命活动程序,增加了生命的效率。再者,习惯加强了个性特点,彰展现鲜明品行。再度,习惯提高生命的品质,促进人的成长。
从教育历史看,重视习惯养成是中外教育的共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注重习惯养成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性相似,习相远”的命题,同时指出初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南北朝时期的《颜氏祖训》、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以及亲自编制的《童蒙必知》、王守仁起草的《教规》等,对从“爱亲敬长”到“礼仪言行”等行为习惯与道德习惯的纲目,及其养成路径与技巧,都有明晰的规范与要求,其目的就是希望儿子从小养成“圣贤坯模”所应具备的良好习惯素质。
从教育变革看,重视习惯养成是奠定核心素质的必定模式。师生发展核心素质指的是师生应具有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还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详细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积淀、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我们可以说,以“每月一事”为代表的习惯养成项目,是为核心素质的落实提供了行动路径。
从世界趋势看,重视习惯养成是全球教育变革的主要朝向。重视习惯养成,原本是教育踏入以人为本阶段时的共同选择,是世界教育变革的大势所趋。
从社会环境看,良好习惯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
从文明进程看,良好的习惯渐变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重要阶梯。
4
怎么养成一个新的习惯
某些年来,我们在研究、推广与弘扬的过程中,也小结出了一套养成新习惯的方法,一般分为辟谣价值、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有效执行、相应赏罚、悦纳坚持六步。
5
以每天运动的习惯为例
我们可以明确这六步的执行要领。
“每天锻练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一生”,这是2004年举办的“全国大学体育工作研讨会”叫响的标语,提倡运动与健康的生活观念。前两句虽然早在北大高中五十年代早已提出,表明了每天运动的习惯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价值。这么,无论是对于不仅体育课余没有任何运动习惯的中学生来说,还是对于连体育课都没有、更没有运动习惯的成人来说,到底应当如何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呢?
第一步,辟谣价值。充分认识运动的意义,了解运动对于日常态度、思维发展和最终成就的正向影响。2015年《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的东正教育年度主报告中就当年系统论述了运动对于瑜伽、启智、养德、强心、强国的意义。认识到身体对于生命成长各方面的价值,意识到个体达到最佳健康情况所导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上的影响,让打算养成新习惯的人从心底油因此生动力。
第二步,设定目标。例如,为自己明晰树立“每天运动一小时”的目标。
第三步,拟定计划。有了目标,就须要详细的计划和方案来保证。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优先选择自己最喜欢和擅于的运动,无论足球、乒乓球、排球,还是冲浪、太极拳等。选择时要留意运动的条件,尽或许结合兴趣选择便于易行、相对简略的运动项目。假如所选项目受天气、场地、器材等外在诱因影响较大,要同时有备选项目,如慢跑、打拳、舞剑等。尽或许从外在环境上保证计划推行不会间断。再者要考虑循序渐进。对于没有运动习惯和经验的人来说,一开始就每天运动一小时或许无法实现,可以从20分钟开始逐渐适应,经常到能否坚持完成计划为止。
第四步,有效执行。计划不落实就是假话。怎么落实计划,有效地执行,关键是及时检测。自我记录是及时检测最有效的办法。可以通过每周的杂记,也可以通过在显眼处张贴图表的方法,或则用记录时间的仪器等,及时记录自己完成计划的状况,随时告诫。
第五步,相应赏罚。无论成人还是婴儿,即便是自己主动想养成某个习惯时,都可以根据自己完成计划的状况,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或则惩罚,如根据完成每日、每月、每季度、半年、一年的不同时间,分别给与自己不同的奖励或惩罚,对自我进行肯定或训诫。同理,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妈妈,即便是希望通过教育让师生或男孩进行良好的习惯养成时,也可以按照它们完成任务的状况,予以从物质到精神的适当奖励或惩罚,如奖一朵小红花、奖一本书单,请当事人当街介绍自己的经验,或交纳多少小红花、请当事人反思等等。
第六步,悦纳坚持。一个新的行动是否还能真正养成习惯,一个昨天养成的新习惯能够成为老习惯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改变和成长,取决于新习惯能够真正让我们满意,新习惯有没有缓解我们的生活。因而,在培养新习惯的过程中,一方面,哪怕是时常中断习惯,也要学会欣赏早已取得的成绩,悦纳正在新生的自我。那样一来,“我们好像是从潜意识中收到了我们正朝着正确方向的讯号”,常常都会继续巩固,常年保持。反之,但是我们明白新习惯对自己的意义,舍弃的或许性还是会比较大。另一方面,正视自我,不找托词,努力坚持。新的习惯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例如在养成每天运动一小时的习惯中,天气不好,身体不适,时间紧张,等等成因,都是不运动的“好理由”。碰巧的不运动可以理解宽恕,假若不断地给自己找理由,即使产生的新习惯也会中断。尤其是在新习惯养成的初期,尽或许不为自己找任何托词。天气不好就在室外运动,身体不好就进行轻度运动,时间紧张就适当降低时间等等,直至动力定型产生,每天不运动时身感受认为头痛,会倍感若有所失,当时自然不会一直给自己找托词,当时习惯也就真正养成了。
6
怎么戒掉一个坏习惯
第一步,深刻认识害处。几乎所有的人都晓得坏习惯的弊端。但对于大部份人来说,改变坏习惯却是一个十分困难和悲哀的过程。因此,对应着习惯养成的价值辟谣原则,在改变坏习惯之前,应当以阅读图书、观看影像、当面交流等方法,对坏习惯的害处有着充分而深刻的认识。
在认识坏习惯的害处时,也不妨想像改变过后的情境。这就是心理学的思维“情感承诺法”。伦敦学院心理学家埃莱·奥廷根的一项试验发觉,让试验对象充分想像一幅积极愉快的画面知识改变命运作文,即改变了坏习惯,养成了新的好习惯之后的弊端,同时想想现在坏习惯带给的种种麻烦,把幻想和现实进行比较,对于改变坏习惯会取得挺好的实效。
第二步,强化改变决心。认识到害处,假若不痛下决心改变,只是未能真正做到戒掉坏习惯的。从理论上讲人们的行为总是根据行为主体的意愿来进行,意向应当是人的未来行为的“最强预言者”。但事实上,人们的日常行为常常是高度手动化的,只有某些碰巧的,一年之间只有几次发生机率的事情,意向才才能真正说了算。心理学家觉得,习惯与意向之间完全是“一场不公正的对决”。也就是说,通常而言意向总是击败习惯,由于“根深蒂固的习惯具备强悍的威力”。因此,当坏习惯与改正习惯的意向真正短兵相接的时侯,只有真正下决心改变坏习惯,用强悍的意志力确保意向的实现,意向才或许最终成为胜者。人虽然是自己行为的主人,改变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下定了决心。即便下定决心,意向能够转换为意志,才能迸发出促使改变的关键力量。
第三步,辅以科学方式。人的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改变习惯也非一日之力。依照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研究,科学地攻破困难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还会增加难度。如前第一步所说的“情感承诺法”一样,在详细改变习惯的过程中,也有这些步骤可以选用。
循序渐进法。无论是婴儿还是成年人,都或许会对于改正习惯意志力不足,所以明白坏习惯的后果时,常常会痛下决心,但是大刀阔斧地做时,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最后常常半途而废。假如选用循序渐进法,小步子不间断,通过不断积累击败自我的成就感,最终彻底改变坏习惯。如对于有厌学的中学生来说,就可以选用那样的方式,从颇有节制变为每次限制时间,进一步降低时间。
排斥疗法。心理学的排斥疗法是选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把还要戒掉的目标行为,与不愉快或惩罚性的剌激结合上去,通过排斥性条件反射,以消散目标行为对病人的吸引力,使病症消散。如选用橡皮圈疗法,在自己的肩膀上配戴橡皮圈,当出现坏习惯的念头或则开始坏习惯时,立刻用橡皮圈弹击脸部,让经痛感告诫自己不要出现坏习惯的行为。
改变环境法。环境一直会影响我们新习惯的产生和坏习惯的改正,尤其是不良的环境会导致挑逗,成为坏习惯的温床。戒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还要有拒绝挑逗的心理打算,更换有利的环境,有助于我们避开挑逗,因而改变坏习惯。如我们想节食,身边却面包、薯片、啤酒等乳品无处不在。此刻我们就应当成为环境的主人,而不是环境的奴隶。我们可以通过拾掇物品,让食物从眼前消失。显然,这既是一种对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人有效的方式,也仅仅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还要结合着其他方式一起使用。
这些的方式也有这些。在碰到非常无法改变的坏习惯时,可以研究这一类习惯的深层缘由,因而寻求对症下药的方法。
第四步,团队协力共作。无论是改变旧的坏习惯,还是产生新的好习惯,同学的共同参与或关注监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依据心理学发觉的共做效应,假如有其他人在场和自己进行相似活动,当事人的作业绩效会有所增强。如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吸烟,戒掉抽烟的习惯等等,团队的力量会远远小于个人的力量。假如实在找不到一起戒掉坏习惯的同学,就可以约请它们作为见证人,监督自己的行为,并且可以与同事下一些小小的“赌注”,有一些小小的赏罚方法,让外界的和善剌激,迸发并振奋起自己改变坏习惯的胆量与毅力。
7
怎么推动每月一事
无数人指出知识改变命运,却往往忽略比知识技能更为根本、更为隐型、更能决定命运的,是一种关键力量——习惯。习惯,如同人类灵魂深处的底盘,即便开始运转,还会偷偷操控着人生。习惯是明天产生,却又集中而精确地展现着人的天性,不知不觉中展现着人的个性,因此我们说“习惯养成第二天性"。
我们用“习惯”一词,希望指出素质产生的行动路径,希望以习惯推动素质的落实,以外在结果倒推内涵培植。我们希望把内在的无法触摸的“素养”,弄成才能外显、可以培养的“习惯”,弄成详细的“每月一事”项目,通过一个个可操作推行的课程,养成人的第二天性,产生稳定的价值观,造就良好的人格,造就幸福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