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3 17:02:10作者:佚名
作者:卢永华 1946年出生于山东胶南;1962年考入山东潍坊一中;1965年高中毕业后,被高教部选中派往德国,先后在莱比锡和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学习日尔曼语言专业。
从1971年起,先后在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工作约15年,任职至一等秘书,亲历中国与民主德国双边关系的变迁,以及柏林墙倒塌和德国统一;1995-1998年任驻奥地利使馆政务参赞;1998-2000年任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2000年8月出任中国驻奥地利大使。
维也纳市被划分成23个区,由内而外,数字越大距离市中心越远。市中心第3区有一个不大的使馆区。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就位于该使馆区梅特涅大街4号,与英国使馆为邻,大街对面是德国使馆,再过去是俄罗斯使馆,大街尽头,靠近伦威马路的是意大利使馆。中国大使馆占地面积1433平方米。使馆有一个主楼供办公用,还有一附属小楼。使馆领事部和教育处在馆外另租办公地点。中国使馆驻地梅特涅大街,南北向,取名于奥地利帝国的一位首相梅特涅。19世纪欧洲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奥地利外交大臣和首相,他曾住在这条大街的南端一幢白色大理石建筑里,现在是意大利使馆。
作者在驻奥大使办公室
梅特涅出生于德国莱茵地区的一个贵族家庭。在莱茵茨大学期间,他受到了历史学家福格特的深刻影响。福格特提出了各主权国家之间采取实力均衡政策和维护中庸之道的贵族政治思想。
1808年,梅特涅被哈布斯堡王朝任命为外交大臣。奥地利当时处境十分危险,他临危受命,采取了均势政策,一方面通过安排玛丽亚·路易斯与拿破仑的婚姻稳住法国,从而调整了法奥关系;另一方面,他暗中向沙俄示好,力图借助俄国的力量平衡拿破仑的势力,减轻法国对奥地利的压力。梅特涅的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拿破仑放松了对奥地利的压力,很快与俄罗斯发生了冲突。
1812年,拿破仑远征军俄国失败奥地利大使馆,法国被大大削弱。奥地利随后加入了第6次反法同盟,最终彻底打败拿破仑。欧洲列强于1815年在维也纳召开了分赃会议。从欧洲均衡的角度,梅特涅主张不能再削弱法国,同时他把俄罗斯看成了潜在的威胁。梅特涅曾被誉为“玩弄均势政策的高手”。20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也曾利用过同样的手段,以维系欧洲的和平与安全。1848年维也纳百姓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发动起义,梅特涅从这里乘坐一辆洗衣店的马车逃到伦敦,1851年才返回维也纳,度过最后冷落孤独的岁月,1859年病逝。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条街长二百多米,宽十几米,原是梅特涅官邸的私人花园。他死后不久,他的后代就把官邸和花园都卖掉了。一些奥地利贵族在花园里修建了房子,并且把花园的小径扩建成一条街道,称为梅特涅大街。
大使馆大厅顶棚绘画
梅特涅大街4号大楼建于1897年,原是一名银行家的私人府邸。建筑师为弗里德里希·沙赫纳尔。值得一提的是,使馆顶棚有两幅油画,小有名气。
其中一幅的主角是神话中的商业神墨丘利。他在豪华的地毯上和帷幔中游荡,手持权杖和钱袋,头戴飞翼头盔,被美女们所包围。他身边坐着的女人手掌齿轮,象征工业奥地利大使馆,左侧是两个农民,手持葡萄酒杯和谷穗野果。下方有一个仙女散花,伴有和平鸽子。上方有一群天使,与它相对的是劳动与生命源泉的象征。另一幅表现的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女神、雄鸡、火炬一应俱全。两幅油画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画家爱德华·菲特。据说二战期间,为保护这两幅油画免遭纳粹毁坏,聪明的房主曾用灰料将它们掩盖了起来,战后才被发现。
1971年5月28日,中国同奥地利建交。1972年,我国政府才在朋友的帮助下购买了这栋大楼,作为大使馆办公地。
— END —
图文 | 《从农家子弟到共和国大使》
作者 | 卢永华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