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1 17:29:26作者:佚名
见证革命友谊的时刻到了,赶快关注我们吧
长征路上,风流人物无数。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十大开国元帅的非凡勇气。
三军过去后,都露出了面容——朱德
长征伊始,“左”倾领导人的意图是加入湘鄂西地区的第二、第六军团。 即使这个目标真的能够实现,红军要付出多少代价也是未知数; 在敌人的严密封锁和“围剿”下,湘鄂西地区能否站稳脚跟还是个问题。 长征的结果,朱德召集第二、六方面军会师第四方面军,然后又率领第二、第四方面军与较早抵达陕北的第一方面军会合。 从此,事态一步步向前发展。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 朱德在长征中的功绩英语作文,他的许多感人事迹,他的高尚品格和革命作风,就像太阳和天空,像河流和大地。
长征培养猛将领三军立威——彭德怀
彭德怀思想开放,光明正大,勇于承担责任,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 例如,1935年5月12日的中央委员会会议,最初就是由林彪给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煽动的。 林彪在信中要求罢免毛泽东等军事领导人,别有用心。 但会议指责这封信是彭德怀“煽动”的,并批评彭德怀“对失去中央苏区的不满和右倾情绪”。 考虑到当前的敌人,彭德怀把团结放在第一位。 除了表示林彪“事先不知道这封信”外,他还主动进行自我批评,维护和增进党的团结。
他在长征中表现出的战无不胜、奋勇向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不计个人利益、敢于同错误倾向作斗争的崇高品质,无不证明他不愧为一名革命英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
善于谋划、足智多谋、善于战斗——林彪
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到红军强行撤出中央苏区,林彪始终坚持在前线指挥战争。 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部反“围剿”斗争,参加了红军长征。 他率领的红一军团是长征的主力部队之一。 长征期间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路线,改组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由毛泽东负责军事指挥。 遵义会议后,红军首战惨败,不少干部对红军兜圈子表示不理解。 相比之下,林彪曾致信中央,建议彭德怀接替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 这件事遭到了毛泽东的严厉斥责。
路漫漫其修远兮——刘伯承
红四方面军从天全、庐山、宝兴等地区撤退,再次北进,三次经过夹金山。 朱总司令、刘参谋长随第31军第93师第24团渡过常山。 刘伯承对干部战士们说:“如果我们跟随党中央、毛主席第一次穿越草原,不再南下,我们就不会再受翻越雪山、翻越草原的痛苦了。”第三次北上,与二战重逢一九三五年一月在长征途中举行,六军不能再重蹈第一、四方面军交锋后的不团结错误。” 6月初,朱总司令率第32军(原第九军团)前往甘孜迎接第二、第六军团。 刘伯承担任先遣指挥员,与先遣工作组组长刘志坚一起,为前方部队开路。 1936年10月中旬,甘肃会宁地区的二、四方面军成功与陕北红方面军会师迎接。
两万里的铁流——贺龙
坚决拥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切服从党的统一决定! 这种质朴、朴实的语言,是贺龙这个坚强的共产党员自1927年革命低潮时加入党组织以来一直遵循的行动准则。 至此,红二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贺龙、任弼时、关祥英等率部转战七省,与前堵后追的敌军10万余人进行了100余次战斗。 ,攻克三十六个县城,击碎了蒋介石的黄梁梦,播下了革命火种,完成了战略转移,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诗人元帅——陈毅
从1934年9、10月红军主力长征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三年左右的时间里,留守南方苏区的红军部队与苏区人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斗争。 中央的号召,遵义会议的召开,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的成立,对我们这些深受“左”倾机会主义之害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
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结束了。 我们真正在国民党欢迎的军乐声中走下山林,告别游击区群众,奔向敌后抗日战场。
山里的军事事——罗荣桓
罗荣桓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的《如何分析农村阶级》。 同志之间的许多讨论和争论都是在游行中发生的。 警察们围着罗荣桓一边走一边问他,长长的路在他脚下不知不觉地滑落。 而长征的终点也终于越来越近了。 危险的环境、频繁的战斗、艰苦的生活、不如意的境遇,都丝毫没有影响罗荣桓和邓小平的情感。 他们始终保持革命乐观精神,渡过渭水,翻越六盘山,越过黄土高原上无数的深谷。 最终,他们于10月19日顺利到达长征终点陕北吴旗镇。
战斗中精干和谐——徐向前
红一、四方面军各派出部分部队在西津门(现称会师门)内的文庙广场举行聚会。 嘹亮的歌声回荡在会宁上空。 会合前,一、四方面军领导和领导机关已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动员,教育部队消除一切偏见和隔阂,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加强团结。 徐向前多次叮嘱各军领导干部: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要加强对部队的深入教育和严格要求,绝不允许任何破坏两军团结的现象发生。 不准说不利于团结的话; 我们决不能做任何有碍团结的事情。
聪明、睿智、勇敢、懂事——聂荣臻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但在当时,这是红军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求生存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最初的目标是渡过湘江,与湘鄂西地区的二、六军团会师,开拓新局面。 这次行动是仓促的,而且出于保密考虑,大多数指挥员和战士并没有动员为什么、去哪里以及如何行动。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从瑞金出发,带领红军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漫漫征程。 在哈达铺,聂荣臻从一份国民党报纸上看到蒋介石正在陕北“围剿”红军,进而得知陕北还有根据地。 这真是个好消息! 聂荣臻立即派人把报纸交给毛泽东。 同时,毛泽东还获得了一些国民党报纸,这使毛泽东下定决心带领这支不到一万人的红军向陕北进发。
跨越千山万水——叶剑英
先头的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已经进入吴起镇扎营,第三纵队的后卫和围堵队还没有出发。 这时,敌军骑兵赶到一九三五年一月在长征途中举行,切断了三纵队后方的一段。 叶剑英命令战士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做好战斗准备。 敌军骑兵沿着沟渠追击他们。 当敌人进入我方火网时,步枪和机枪同时开火,敌人被打晕了。 骑兵无法发挥作用,战线被封锁。 它折返包围红军被切断的后方。 被拦截的两个红军连是久经沙场的战斗部队。 在叶剑英的指挥下,他们利用地形阻击敌人。 直到天黑,他们才主动退出战斗。 10月19日,党中央抵达陕甘区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在这次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叶剑英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跨越了千山万水,经受了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