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1 07:10:23作者:佚名
近几个月来,国家对教育行业进行了严厉打击,从去年禁止公办高校设立分校,到今年禁止资本在教育领域独大,再到今年教育部禁止更多、更多的办学机构。更多高等教育机构的异地校园。 受到了沉重打击:全面禁止、逐步清理。
请阅读教育部正式文件:现转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及有关部门教育主管部门。
文件规定:不支持高校跨省异地办学。 尤其是对于部委属高校更是严格把控。 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跨东部省份异地办学。 最后一句话是严厉的:对于现有的大学海外校区,我们应该逐步、逐步地遵循稳定和秩序的原则。 清理规范。
这份文件一出,国内所有异地校区的大学都胆战心惊,也有异地校区的校友在寻找消息:未来异地校区将走向何方?
目前,我国211/985重点大学在外地办学的有四十、五十所之多。 没有校外校区的211所重点大学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因为它们到处都是分支机构,这也是实力扩张的象征。 中国拥有最多异地校区的 985 所大学是:
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省际校区。
东北大学拥有沉阳、秦皇岛两个跨省校区。
山东大学现有济南、威海、青岛三个校区。
中山大学有广州、珠海、深圳三个省级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拥有北京和珠海两个跨省校区。
等等,即使是经济欠发达的河南也有河南大学郑州校区、郑州大学洛阳校区、华北水利水电黄淮校区、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等。
而教育发达的江苏,拥有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等大量校外校区?
威海,这个时候,恐怕是他心里最复杂的时候了。
威海是山东省地级市,是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和滨海旅游城市。 威海常住人口290万。
1983年8月30日,撤销烟台专区,烟台改为省辖地级市。 威海市仍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当时的威海是县城,雄心勃勃,想建立一所大学。 先后与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洽谈建立大学。 原计划是让他们帮助我们建立我们自己的威海大学和威海工业大学。
中共威海市委成立山东大学。 双方谈判的时候,也是在省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 为了尽快加快威海设立地级市的进程,初步协议是山东大学在威海设立分校,以代管的方式助力威海。 分院后来发展成为“威海大学”。
1984年11月1日,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设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同意在威海市设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威海大学”是山东大学(威海)原名(更名)。 1992年9月29日开始增建,1992年10月4日举行“威海大学”揭牌仪式。
1993年5月,山东大学同意在威海分院毕业证书上加盖山东大学印章和潘成东校长印章。
2001年6月18日山大分校,教育部批准向威海分院学生颁发山东大学毕业证书。 (此时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名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毕业证书上也注明是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山东大学2011年开始颁发毕业证书,没有“威海”字样。
谁知道后来威海发现办大学很难,自己也没有能力,就把负担转嫁给了省里。 省里无奈,只好让山东大学接手。 校园里很多井盖上都清楚地写着“威海大学”的字样。
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威海找到了山东籍同胞、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健。 宋健曾在威海工作,后管理哈尔滨工业大学(1981年至1984年,宋健曾任航天工业部第七机械部副主任、副部长、部长、党组成员、部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七机械系).
威海市委派人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而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好向船舶、海洋方向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威海分校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校区管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威海大学(山东大学)一样,都是海域。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威海校区的设立上非常谨慎,并将汽车学院迁至威海。 然而,当第一批毕业生发现自己的毕业证书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却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这届学生最终的毕业证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证书并不完全相同。
最终,威海获得了中国985大学的两个分校区。 它也是全国唯一拥有985异地校区的地级市(当时是一个县)。 它被认为是中国异地校园的鼻祖。
后来,威海市发现办大学并不容易。 他们想要的威海大学和威海工业大学需要大量资金留学之路,所以他们请求山东省接管。 山东省只能请山东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办学,最终建立异地校区。 。
但哈尔滨工业大学显然对威海校区不满意,开设了深圳校区。
现在威海还拿下了北京交通大学威海。
现在国家要清理校外校园,威海市作为校外校园的鼻祖,首当其冲。
难道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真的要回到威海市原来的想法山大分校,叫威海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威海要回到原来的威海大学吗?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分校只能叫威海交通大学。
这是威海最大的赢家吗? 还是最大的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