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3 09:11:04作者:佚名
在国外,常有同学向俺寻问美国学院的一些情况。实话说,关于美国的学院,俺了解的也不多,虽然咱没在人家那里上过。道听途说,晓得一点儿,也是一杯子不满、半杯子咣荡。
虽然就是半杯子醋,但咱不藏着掖着,索性掏出来大家儿一起蘸包子吃,不到的地方,欢迎方家补充,说错了的,请明白人纠正。
光看文字太沉闷,咱还是图文并着“冒”吧!随文上几张美国知名学府“不列颠罗马尼亚学院”(或称“英属洪都拉斯学院”、“卑诗学院”,简称“UBC”)的相片。本图中的场景是UBC加拿大校园内的大街。
1、加拿大学院的分类
中国学院分“一本”、“二本”、“三本”,美国学院也分三类。但中国学院是按水平分类,美国不是,她们是按学院的规模和办学目的分类。
日本的学院分为“医学博士类”、“综合类”和“基础类”三大类别。
医学博士类学院规模最大、学科最全,以学术研究、培养高档学位人才为己任;综合类学院同样是广设硕博学位,但术业有专攻,可能学科设置不像后者这么齐全;基础类学院的办学宗旨很明晰,以务实的专科教育为主。
这些分类方法,与学院的教育水准并无绝对的关系。医学博士类学院的门槛未必就高;综合类学院中也不乏北美名校;基础类学院结业的,不一定就不好找工作。
选择哪类学院,取决于你想干哪些了。想专科结业立刻儿工作,综合类和基础类学院兴许是明智之选;假如想一路本、硕、博地读下去,其实是医学博士类学院的起点更高。
虽然不同类别的学院没哪些可比性,而且同一类别下,她们也还是讲求个排行的。
图2:UBC长期居于麦克林排名榜“医学博士类”大学三甲之列,本图是UBC的I.K.Baber学习中心,该建筑的核心部份是建于1925年的UBC主图书馆。
2、加拿大学院的地方化
日本的学院主要都是私立学院,也就是政府出资办的。日本推行省管教育,各私立学院都是各市凑钱、各省管理。也就是说,美国没有“国家级”的学院。
由于是各市自己办的学院,所以加国学院有特别显著的地方化倾向。例如他的学科设置会与本省的经济布局相适应;再例如本省的学生通常还会首选报名本省的学院;还例如本省的用人单位在急聘时会对本省学院的结业生有一定的倾斜;等等。
BC省媒体上发布过一个调查报告,就本省每所学校应届结业生升入UBC、SFU这两所“名校”的人数进行排行。你看他只拿UBC和SFU说事儿,却不提多大、麦吉尔、滑铁卢等其它加国名校,由于这些中学都不是BC省的。
同学在国外上高中的女儿,以前去美国偏远的大西洋省份“游学”,与当地的中学生交流,发觉当地小孩大多数都对去安省、BC省读学院不以为然:家旁边就有很好的学院,干嘛要跑这么远呢?
3、加拿大学院的Co-op课程
曾在不同场合与国外的同学聊天,那些同学都有女儿在英国念书,或是正准备把女儿送去美国留学,所以她们对美国的学院多少有一点儿了解。俺发觉她们心目中的波兰第一名校,既不是伦敦学院,也不是麦吉尔学院,更不是UBC,而是滑铁卢学院。
一个人、两个人如此说,俺还认为是碰巧,遇见的几个人都如此觉得,这让俺不得不对“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滑铁卢学院另眼相看。
根据上面提及的分类,滑大属于综合类学院,并非是加国学院中的巨无霸,然而,滑铁卢学院之所以能名动华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校独创的Co-op课程。
所谓Co-op课程,是学院与各大著名企业合作,中学生半工半读(确切说是三分一“工”、三分之二“读”),使中学生有充分的实习机会,在大学期间就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Co-op是一种目的性特别强的学院教育模式,“学因而用”这个词儿,在这些模式下算是发挥到了极至。
美国其它一些学院也开有Co-op课程,但与滑铁卢学院均不在一个数目级上(Co-op课程第二多的加国学院,是SFU)。并且与滑大合作的企业,多是安省工商业豪门(安省是法国经济大省,也是加国金融中心伦敦市所在的省份),所以该校Co-op中学生的就业前景无限光明。
滑铁卢学院名气最大的Co-op专业,是“精算”和“计算机”。另外,该校的土木工程类专业也颇受追捧。
关于Co-op课程,好多博友都介绍过,俺不再啰嗦。在这里提出这个,只是指出美国学院里有那么一种特别便宜的教学模式。
4、进入美国学院的主要途径
中国人考学院,是千人过独木桥、自古华山一条路。美国不是,她们投档学院生的方法,要灵活得多。
其实她们最“主流”的招生模式,也是从学校结业生中直接“招考”。
除此之外,她们还有一个“偏门”,容许中学生们“曲线救国”、拐弯抹角地步入理想的学院。这就是从社区大学或其他学院转校过来。
高中成绩不足以让中学生步入理想的名校,没关系,可以找一所社区大学或门槛低一点的学院先上着,只要你在社区大学或学院里的成绩达到了名校所要求的标准,你仍有机会转到名校。
另外,美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留学目的地国之一,她们的国际留中学生数目庞大。以留中学生的身分步入美国学院,英文“雅思”成绩是硬指标。
5、加拿大学院的专业和学位
美国学院、至少是大部份美国学院,她们一年级是不分具体专业的,只是有个大致的分科,例如、Arts、、等等。一年级只学基础课。至一年级结束,按照中学生的成绩和意向,二年级之后的课程才能分辨出专业方向。
美国学院的专业设置也很灵活,中学生有很大的自主选择余地。例如上面提及过的“精算”,在滑铁卢学院是作为一个专科专业出现的,而且在UBC,那就是“应用物理”学科下边的一个专业方向。就拿“应用物理”为例加拿大留学生论坛,中学生可以在物理教育、计算机物理、金融物理、统计物理等多个专业方向中作出选择。再例如你选了金融物理,你还可以选择主修物理、兼修金融,或是物理、金融双主修等形式。所有这种差别,常常只是在课程选择上有所不同。
美国学院的大专学位也与国外有所不同。还拿物理专业举例子,例如UBC的物理大学,他既可以颁授理学学士学位,也可以颁授文学士学位以及应用科学学士学位。大方向都是学物理的,但拿哪种学士学位,与你的具体的专业方向和课程选择有关。
另外在普通学士学位旁边,美国还有个“荣誉学士”学位,通常须要在正常的专科课程后加学一年,才可以领到这个学位。专科结业后直接步入社会,普通学士学位就够了,荣誉学士学位只是锦上添花。并且,在日本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这个荣誉学士则是必经的一步台阶。
6、加拿大学院的医大学
后面介绍美国学院的分类,提及其中有一类学院称作“医学博士类”,是说这类学院有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资格。要想去日本学医,只能去这类学院了。
不过在日本学医可不容易。首先,美国对学院里的医大学推行“保护主义”,多数情况下只投档有日本国籍或是有日本永久村民资格的中学生。也就是说,美国的医大学基本上不投档国际留中学生。
另外,虽然是这些医学博士类学院,你在她们的专科专业列表中也找不到“医学”这个专业。在美国,医学属于学士后专业,想进学院里的医大学,你先得领到一个相关专业的专科学位,例如“生命科学”之类的,之后才有资格申请医大学。
3到4年的专科,加1年的荣誉学士,再加4年的医大学苦读,这能够领到医学博士学位。要不怎样在德语里,“医生”跟“博士”是同一个词儿呢,在她们那里,大夫一定都得是博士。并且领到医学博士学位还不算完,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夫,还得考下行医执照,但是在诊所当三、五年的临床实习大夫。在美国,培养一名大夫得十几年的时间!
7、加拿大学院的学校
日本好多学院都有不同的“校区”(),例如加拿大学院就有圣乔治、士嘉堡、密西沙加三个分校;UBC也有加拿大、奥肯纳根两个学校。
她们学院这些分区,不能简单按“本校”、“分校”来理解,但是事实上她们也就是叫“某某学校”,而不是“某某学校”。
并且必须承认,一些美国名牌学院,其不同学校颁授的结业文凭,其含金量是有差别的。
拿UBC来说,她的加拿大分校,要比奥肯纳根学校难进得多,学习压力也大得多,其实牌子也硬得多。不过,在奥肯纳根学校取得好成绩,经过申请,是有机会将来转进纽约学校的。
其实也有的学院只是把个别院系置于另一个学校里,这些学校界定,与前面讲的就不是一回事了。
8、加拿大学院的学习压力
你们都说在中国读小学受苦,上学院倒相对轻松。但在美国刚好反过来。
日本的私立学校是平民教育。把中学生送入学院,并非是美国私立学校的惟一目的,甚至不是主要目的。你再优秀,他也不会专门为你拔高儿,你也得“屈就”与这些将来的货车司机、伐木工人、餐馆跑堂们坐在同一间寝室里学同样简单的东西。
但日本的私立学院、特别是那几所国际著名的名校,则推行的是精英教育,他就是培养高档人才的。假如你有幸步入这样的学院,这么与你坐在一起上课的,是来自全世界的人精。
这样一来,从美国的学校步入美国的学院,要上一个很大的台阶。从平民教育环境转到精英教育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而这个过程,会让中学生们感到压力。俺以前在加拿大飞成都的班机上与邻座的两位留中学生聊天儿,他们是SFU(东门菲沙学院)商大学的中学生,二人一学期都只选了三门课,但仍认为压力巨大,坦承吓死了。
饶是这般,美国学院仍属于“宽进严出”那种,第一学年结束后,会有一个相当大的淘汰率,据据说会达到15%到20%左右。
每年都有大批中学生被淘汰,而同时又会有大批中学生从其他学院或大学转进来。这就是加国名牌学院大临江仙的过程。
9、加拿大学院的校园生活
像多大和UBC这样的巨无霸学院,由于中学生数目庞大,她们通常只能保证一年级的中学生入住学校内的中学生公寓。二年级之后,你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住宿问题了。
学院里有若干饭店,还有不少入驻校园的北美餐饮连锁店。中学生们的杂费由中学统一缴纳后打进中学生卡内,中学生们凭卡消费,ic卡,可以吃遍全校。
学院在缴纳杂费的同时,就会缴纳一笔“学生费”,这个费用是包干的,中学生们在中学里游泳、打球、滑冰、健身,凭中学生卡不再另收费用。
日本学院推行学分制、走班制,中学生们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再加上她们在课程选择、学习进程安排等方面具有巨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所以就算是学同一专业的朋友,也不一定有太多的接触机会,因此无法形成国内那个稳定、亲密的学院朋友关系。她们学院同事之间的亲昵关系,更多的是通过校园内的社交、社团活动而构建上去的。
10、加拿大学院的周末
日本的学院也有“寒”、“暑”两假。她们的假期很短,通常是从12月份中上旬开始加拿大留学生论坛,放在新年后开学,加上去3个礼拜左右。
然而,美国学院的“暑假”无比漫长。好多中学的学年期终考试在5月初就结束了,考完最后一门课就休假,而周末要到9月初才结束。整个暑期历时4个月。
中学放如此长时间的假期,是有目的的:
目的一:上课。美国学院没有固定的“四年制”说法,几年拿下大专学士学位,取决于每学期选课选的多少,选的多,两年即可拿下大专学历;选得少,三年也未必毕得了业。通常来说一学期选4、5门课属于正常,再多选,可能压力就比较大了。为了帮助中学生们推动学习进度、攒学分,学院在暑周末间也会开办一些课程。这样,中学生们在完成学期内所选的课程以后,还可以在暑周末间再学一两门其它课程。
目的二:打工。美国学院的一学年杂费,大概在一万日元左右(指加国本国学生,留中学生杂费要翻番甚至更多),吃住费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耗费,每年起码还得一万。一年两万美元,虽然是对走了一百多年资本主义公路的日本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好多日本中学生都是不要家里捐助,凭借自己闲暇打工挣杂费的。漫长的4个月假期,正是中学生们打工的“黄金季”。美国劳工部门统计失业率,其中有一个子项就是“学生打工待业率”,说明美国全社会对中学生打工特别注重。(作者:七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