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全球化与国家竞争》——印度!

《全球化与国家竞争》——印度

更新时间:2022-07-27 16:05:36作者:佚名

全文很长,请耐心看完,这是我最近尝试视频录制的一份逐字稿,虽然视频录砸了,但是自我感觉文章写的还行,比原书短一点嘿嘿

大家好我是小夏,初次见面请多关照,首先要提到的是,本号是一个读书号,而非大牛号。什么意思,我和小张啊,都是在校的学生,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应该是达不到自己形成观点的程度的,但是啊,我们都还挺喜欢读书的,于是商量了一下,决定一起在这个号里定期更新一些我们的读书感悟或者学到的知识与信息。

这个系列呢,我们主要来聊的书叫做《全球化与国家竞争》,作者是温铁军,温铁军的代表作还有《八次危机》等等,都挺好的,在这里推荐给大家。但由于我和他拍脑袋做决定较为仓促,我已经读了一半的书也不太好就这么倒回去重读,所以我做的系列在国家顺序上会有略微的不一样,不过没关系,开卷有益,今天我们就从印度开始聊。

大家看到很多经济分析类的节目里,大多都会提到印度,可能是“明日之星”,说的是印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在2015年上半年呢,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310亿美元,高于中国的280亿美元与美国的270亿美元。此外呢,印度承接了几乎整套西方发达国家的机构和制度,是“世界第一民主大国”,这两个信息加在一起,听着确实有一点“进击的印度”的感觉呢!

但是在另一方面,印度又同时是贫困人口最多的“第一贫困大国”,这样强烈的对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大概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农业,工业,服务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二三产业。

印度是一个第三产业占比很高的国家,他的医药,金融和IT产业非常繁荣,导致了印度在某一些评价机制上甚至于发达国家无异,但是数据可观,并不就代表着真实情况的良好,其产业的问题,从第一产业就开始了。

印度的第一产业占比底,并不是因为它集约高效,让步于更加发达的二三产业,而是因为,确实低。

首先是第一产业,印度的民族独立啊,和我们中国不太一样,中国大陆这边呢,是在中国中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之前的精英阶层,而建立的代表普罗大众的新精英阶层,而台湾的情况我们待会儿聊哈,所以呢,中国无论是蒋还是毛,都很重视“耕者有其田”这一主张,虽然国统期间,并未真正落实,但是共产党这边还是彻彻底底地完成了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而再后来,又通过生产合作社等组织化制度,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使得有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可以供应祖国的工业化;而台湾那边呢,也依靠继承和改造日统期间的“农会”制度,用高度垄断和高度组织化来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但印度这边呢,在1947年,在圣雄甘地的带领下,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成功地获得了民族独立,所谓非暴力不合作,就是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总的来说就是,我怕你,但我就是要搞点事情,印度的独立,实际上是殖民期间的老精英阶级突破了殖民统治建立起的在原有阶级架构之下的独立。这样的一个统治阶级,他对于真实的印度底层情况了解是不够的,虽然也一再地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但其结局,都不咋地,绝对贫困始终没有消除,反而成了世界老大,想想也是嘛,统治阶级就是以往制度的受益者,即便是像莫迪这样的改革派,那也不存在真的会一刀砍在自己身上的(说一下啊,印度呢,主要有两大党派,国大党和人民党,国大党就是领导非暴力不合作的印度国民大会党,而莫迪所在的人民党,又和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想也是,在印度这样的国家,也只有这两个方向,才可能有执政的基础)。在2017年印度在全球饥饿指数排名中排到了119个国家的100名,属于严重级别。

而印度的政治体制,又决定了各邦上台执政的政党必须在政治上推行本地化来赢得选票,故而党派之间的矛盾会使得中央难免在转移支付和财政投资等发展政策上对本党执政地区厚此薄彼。那现阶段的印度农村整体情况如何呢?这么说吧,有三分之二的邦发生农民游击革命,而其指导思想恰恰为“土地革命”,也就是以毛泽东思想为引领的印度左翼“毛”派武装,也就是印度官方口中的“打赢2.5场战争”中的那“0.5场”。而这样的关系在阻碍民间和政府的相关投资的同时,反过来更加促使右翼政党继续减少左翼控制地区的财政投入。

这也反映了一个印度的一个情况,贫困人群和贫困地区的情况难以靠国家政策来缓解,从而趋于恶化。这也是印度政治制度的所带来的的第一个恶性循环。

在第二产业这边呢,情况也同样严峻,由于印度的地理位置——直插印度洋,扼守欧亚大通道的地理优势(这一点上和土耳其也有一定相似),印度一直受到各方的重视,那是美国支持苏联宠,牛皮哄哄的想当世界第三,印度从50年代开始啊,就一直接受苏联的改造,模仿苏联的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呢,其发展的道路也是一直受到苏联的支持,那是又给技术又给钱,好景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苏联的“南下暖水”战略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九十年代初就撒手人寰了,支持也就停止了,而印度也就开始了自由化改革,而这个自由化改革,也就成了印度第二产业的病源所在,在这一改革中,大量的非正规企业,“灰色经济”甚至“黑色经济”冒了出来,成为了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这是为什么呢?这又由于印度自己引以为傲的一项成就——“世界第一民主大国”。

大家都知道啊,这个名字,可不是白叫的,你得有这玩意儿才有这脸叫这名,啊emmmm不过某些国家例外啊。印度的政治上层建筑非常发达,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繁冗复杂的政府机构和政治制度以及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上层建筑越是正规,其管理非正规经济的成本就会越高,故而对于贫穷的印度来说,就越发无法对非正规经济进行管理,又在一些其他原因的辅助一下啊,印度的非正规经济就异常繁荣,正规经济部门吸纳的就业数量仅仅只占全国就业人口的百分之十,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啊,都在一些政府监管不到的经济部门谋生,到什么程度呢?印度有一半人没有银行账户,并且预估有3亿人口没有任何身份证明文件。

这就发生了一件特有意思的事情啊,印度总理莫迪,发布过一个震荡式货币改革计划,具体呢,就是2016年的11月8日,莫迪忽然在电视上宣布4小时后废除旧大额钞票,民众必须在限期前将持有的500和1000卢比的面朝存入银行账户,只要提供身份证明文件,民众也可以限额换取少量新钞。莫迪这一举措,其实也是有反贪的含义的:贪腐的现金不敢存入银行,那么市场上的现金流就少了,政府这就进行了一次劫富济贫的财富再分配。可是万万没想到啊,印度的富人成功地大量利用民众的账户对黑钱进行洗白等各种方式洗钱,以至于99%的旧钞其实都回到了银行,至于那剩下百分之一的旧钞,究竟是平民的钱还是富人的钱,嘿嘿,不说大家也都心里有数。而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更依赖现金交易的人群却是平民,在这场劳师动众的改革中,据报道有25万家非正规经济部门的经营单位因此歇业,大批雇员失业,所谓适得其反不过如此。

好了,咱们继续说第二产业,由于数量庞大的非正规经济部门无法纳入监管,而另一方面,国民就业又大大依赖非正规经济部门,所以当地政府也对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一方面造成了成体制化的腐败印度国民大会党,正好呼应了我上文给的那个货币改革的例子。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身处城市的受到良好教育和享受正规经济福利的知识分子群体越是强调西方模式的规范法律制度,而广大的非正规化社会反而越是演变为全面腐败,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不断增强。这也是印度政治制度所带来的的第二个恶性循环。

而这些非正规经济部门,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例子就是药物生产,由于绝大部分贫民不能支付昂贵的正版药,所以市场上便有很多直接无视正版药专利权的仿制药生产厂商,而印度政府为了本国的贫民着想,也不希望与其他国家签订此类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这就给了印度繁荣的药物产业以生存空间,也是《我不是药神》的背景来源,说起来也不是没有一点讽刺意味啊!

那有观众就说了,那印度下大力气取缔非正规经济部门不就行了?事情啊,还真不是那么简单。首先,印度的正规经济部门虽然近几年数量一直增长,但是雇员总数却有下降趋势;而另一方面,由于印度国内产业脆弱,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低下,所以又非常需要这种非正规经济作为防范风险的蓄水池,毕竟“国家养不活你,总得允许你自己想办法养活你自己”;还有呢,就是非正规经济部门运营及监管成本低廉,非正规企业通过腐败等灰色甚至黑色方式形成行业潜规则,所以啊,外国的正规企业如果不理解不顺应潜规则,甚至都打不过本地的非正规企业,也就造成了外资很少投资印度第二产业,又加剧了印度第三产业的虚拟繁华。

所以呢,这一来一去,印度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暴露出来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也就是第一产业的效率低下以及第二产业的非正规化严重。

那么我们看到第三产业哈,我们这里着重讨论金融和IT两大行业。

印度的IT行业是出了名的强势的,那它是怎么兴起的呢?故事还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说起。

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而三四年后,美国在冷战期间的许多军用技术便度过了保密期印度国民大会党,开始转为民用,就在1997年左右带来了一代互联网创业潮,而这个潮流就导致大量美金回流美国,间接导致了当年的金融风暴。这个现金流呢,在美国就激起了剧烈的泡沫,员工薪资,企业运营成本水涨船高,许多公司纷纷逃离美国,寻找低廉劳动力的市场。而当时印度市场,由于他们从小就学英语,劳动力成本低廉而进入了美国佬的视野,于是啊,大量的IT企业入驻印度,促使印度IT行业迅猛发展,成就了如今的金字招牌,好家伙,苏联都解体了还能间接帮到印度一把,真是啃老啃到家了,好了,到这里,我们就讨论过了印度的医药产业和IT产业两大产业了,这两者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关联就是都和印度人民和政府的主观意愿毫无关联。

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啊,我们要聊的还有最后一个行业,就是印度的金融行业。

前文说到啊,大量外资无法进入印度第二产业,所以只能转而进入金融行业,而印度的金融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着重来聊一聊坏账风险。

印度银行的坏账率非常之高,高达百分之十,而且私人贷款占GDP的占比非常之高,这就导致印度在面临美元加息周期的时候防御能力更弱。这里说一下坏账率啊,大家一定能联想到08年左右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也是由于银行坏账,无力偿还,但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市场上的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考量,只会在偿还能力上对客户进行鉴别,谨慎的银行家是不会歧视客户的肤色的,因为凡有歧视,必有成本。而美国的政治家们呢,就为了自己的选票,强迫银行接纳了大量出于“借款平等”考虑的客户,这些银行贷款在界内都知道是有毒的情况下互相流转,你丢给我我丢给你,都知道会引爆,最终就真的引爆了而已。

说到这里,我就要继续说一点,那就是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银行为什么要开在CBD,因为沉没成本,它在告诉别人,我一定会有很好的信用,因为你看,我这一个门面都这么贵呢,还会贪你那点存款吗?

用这个角度看问题的话,前些年的三鹿事件也就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从薛兆丰老师的观点来说哈“三鹿集团这么大的公司,它的工厂设备都在这,他是跑不掉的,他怎么会添加三聚氰胺呢,只有那些奶农,由于反正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难以追踪,才是真正的三聚氰胺的源头,后来国产奶行业整顿了取奶流程,牛奶品质就有了很大改善”

而印度的这个坏账却不太相同。印度的金融管制,一直放得非常宽,政府讲究一个“大进大出”,我们就是要和美国步履一致,美金来,我们就繁荣,美金撤,我们就衰弱。另一方面印度企业负债,政府负债都特别高,政府负债在2016年高达69.5%,远高于中国的40%出头,由此带来的高负债又因为卢比的不断贬值而不断增加着印度的还款压力。

与高风险低管控相对应的,却是印度在基建上的无力,自2009年以来已经有8个超过5000万美金成本的机场落成后竟然一个航班都没有飞过,而莫迪总理吹嘘的孟买到艾哈迈达巴的高速高铁,空座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四十,一般都是空的啊有木有,印度官方的政绩工程态度着实令人担忧,此外还有高房价低收入等等问题,使得印度的金融在繁荣的背后其实越发依赖于本国就业占比百分之九十的非正规经济部门,毕竟连本国政府都管不到的企业,外国资本肯定是鞭长莫及。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这么多了,虽然说印度面临的困境很多,但其实他们的精英阶层对此也有很精确的认识,但各种政策之所以效益一直不理想,或许和精英阶层本身就是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有着密切关系。希望印度也能早日摆脱身上的毒瘤,优化产业结构,堂堂正正地与中国来pk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