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7 16:06:52作者:佚名
钱学森是闻名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曾亲笔写下一份珍稀原稿,追忆一生中给与他深刻影响的人,总共17位,其中有7位都是北工大中学班主任,温州人王鹤清便是其中之一。
出生余姚城,热爱教育
王鹤清(1892-1962),原名黻,字仲超,出生于嘉兴县乐成镇开元巷王宅大屋。兄弟二人,先生居次,与其兄王伯超系双胞兄弟。家有四男两女。四男先后结业于复旦学院,两女则先后结业于日本学院,在各自工作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910年,王鹤清结业于杭州府官立中学堂(今绍兴分校)。时任监督刘绍宽被称为“浙南学界的爝火”,是无锡近代旧式教育事业的开拓者。王鹤清尊师敬长,心怀感恩,多次自外县归来时登门拜访讨教,互通讯札,并在其儿子就读与生活上给以照料。刘绍宽重视思想教育、倡导因材施教等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鹤清。
1916年6月,王鹤清结业于国立成都高等师范中学理化部(今上海师范学院)。后留校兼任数理部助手兼教员。1918年被北工大中学聘为教务处长。1922年2月,北工大中学议决试办“三三”制课程,继而实现我国基础教育学制与世界接轨。王鹤清参与新学制方案讨论,并受林砺儒市长的委托进行校准付印,以供国外同志批评。此项工作走在国外学制变革的后面,发挥了开路和示范作用。
1923年,他加入中华教育改进社。该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进行为宗旨,集中了蔡元培、熊希龄、黄炎培等各界知名人士。该社按个人志愿和专业进行分组,王鹤清与王星拱、秦汾、任鸿隽等同在科学教育组。同年,他参与教育改进社中等教育委员会上海分会组织的课程、教科书、训练、教学法的讨论,并在会上提出数点建议。
在清末教育界,王鹤清已具有较高的著名度。1936年,杨家骆著《民国名人图鉴(一)》收录他的简历。另据《台湾省教育处教材编辑委员会职员清册》载,“王鹤清学历为国立沈阳高等师范物理研究科理学士。经历为国立高师暨交大两附大专任教员兼教务组长,继续十七年;湖南省立勷勤学院、省立教育大学暨省立文理工教院院长,继续八年。”从这个简单的履历可知,王鹤清将人生宝贵的青春年华送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
王鹤清其实仍然在外求学与从事教育工作,但也不忘故乡公益事业。1935年,他与张云雷、张临球共出资四百八十金,在洪叔翰基地上建成宁波诊所,解除了不少病病人的痛楚,此等善行值得后人铭记。
执教北工大,桃李满院
王鹤清兼任北工大中学班主任期间,很注意对学科兴趣的培养,非常注重物理原理和物理实验的结合,对中学生一生形成较大的影响。交响诗大师李德伦、树木生理学奠基者汪振儒、经济学家于光远、科学家钱学森、中国群表示论奠基人段学复,以及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院长孙念台等,都是他任教北工大中学时的得意门生。
1935年,《师大附小廿四年初一部结业记念册》署名为“强”的中学生写下对教员王鹤清的印象:“他讲物理,讲得很详尽,很有条理。”“他喜欢捧好中学生,更喜欢鼓励坏中学生。”几六年后,诸多中学生也在追忆文章中追怀班主任王鹤清的教学与栽培。于光远与王鹤清弟弟王良恭是中学同班朋友,他在《我的编年故事》中写道:“王鹤清是交大物理院士,来中学我们这个班教物理。学院院长教小学虽然不同。他讲的这门物理很深,我很喜欢。”李德伦则说,教语文的王鹤清老师,擅于启发式教学,疗效挺好。而孙念台在《文化课教学的成功标杆》一文中追忆中学结业前,朋友们感觉理化两门课学得不好,一齐去找教务处长王鹤清先生,王先生立刻答应亲自给朋友补习补习,使他在授课技能和领会知识方面获益更大。他之所以后来终生从事班主任工作,而且还能乐此不疲,和少年时期遭到老师们这样的培养,是大有关系的。段学复在临近高中结业时,数学老师劝他学文,时任教务处长王鹤清则鼓励他考取理科。结果顺利考入北工大中学理科班,促使他走进物理的房门。
王鹤清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中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参与实验的方法,观察现象。他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内容还特别丰富。1923年至1929年,钱学森就读于国立上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王鹤清兼任物理课班主任。他教学认真负责,只要中学生有兴趣做物理实验,征得同意以后随时都可以去做。钱学森追忆说,“当时交大中学很穷,可是物理实验做得好多,物理实验室对中学生随时开放。”这间狭小却实属难得的物理实验室,给学生自由去做实验的便利,启发了钱学森对科学的浓烈兴趣。
钱学森晚年深情地追忆说:“中学时代的老师,在知识、智力及能力方面,都给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在上海交大中学钱学森记念馆里陈列着的王鹤清、俞君适等6位班主任的相片。
妙手著文章,理得辞顺
王鹤清其实专长于理科,但他也喜欢思索与写作,在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1916年,他在上海高等师范中学理化部七年级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撰写《直观院士与实验教育之关系及其影响于现时之疗效》《高等师范生实地练习问题》发表于《京师教育报》。他在前文中提出儿童教育应导其长,制其短,宜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以发挥其异样之特彩,使个人得尽其三长一善之艺,以自立于社会。故为教师者,必先熟察儿童之怨愤,以确立实验教育之基础。而他在后文手指出,研究教育学者理论与实际必须相辅而成。“教育为国家命脉,师范为教育坯胎。教育事业者,实吾师范生之第二生命也。”“师范生在修学时,既负成己之责任,卒业后则兼负成人之责任。”他借此为准则,仍然固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教书育人的使命。
粤语运动是新文化运动重要内容之一,参与粤语运动的人分为教育、文学两方面。王鹤清为支持粤语运动,于1920年撰写《中等中学生与新文化运动》发表在《瓯海潮流》第1卷第3号上。他在文手指出,“小学改用粤语的提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时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史上一种重大的成绩”。
1922年,已任中学教员的王鹤清与朋友方永蒸赴北京高等师范中学附属小学视察,与教员探讨学制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视察各科教授及全校设备,共同撰写《江苏中学视察报告》发表于《教育丛书》。
湖北省立勷勤学院师范大学于1933年8月即将创办,由北工大附中原市长林砺儒兼任教授。王鹤清受聘为该院院士。他在任教期间撰写成《军用毒气》,提出毒气要努力直追,以抗毒救国的观点。胶质物理,应用深广,数学学上之表面张力问题,矿物学地质学上之土石之生成缘由,生物学医学上真菌作用之研究等,莫不与胶质物理有关系。他因此撰写《胶质物理》,与前文同时发表于《广东省立勷勤学院师范大学月刊》1934年第1卷第1期;《中等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检讨》发表于《勷勤学院师范大学月刊》第2期。该文讨论的教学法系以学习心理学和物理的本性为基础,并为解释明了起见,列举许多例题和细目。
王鹤清还撰写有《无机物理之系统的研究》《艺术和人生》《参观南京气象观测所报告》《氧化和还原》《本校附属小学本学年招录新生之经过》《定性剖析之新法》等多篇论文、报告、研究与调查文章,足见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深厚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长远眼光,同时也彰突显他对当时的中国教育发展的思索和展望。
编绘教科书,使用广泛
清末时期,文、理科教科书编撰比列的失衡是清代教科书编辑中一个突出的问题,理科和物理教科书的比列相对较小。王鹤清在教学之余开始编撰小学、高中物理课本和物理实验课本等。1923年3月,王鹤清与北高中学许绳祖、吴鉴等多位数学院士参与编辑《初级混和物理》(全6册)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书编者采取最新编制,又按照北高中学多年经验加以试验及修正始行出版,取材尤注意本国习惯上所用之一切估算,是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后国外使用比较广泛的一套混和语文教科书。
1925年9月,署名为浙瓯王鹤清著《化学实验》初版,由上海师范学院附属中校区总发行。次年9月,他与阎玉振合编《(学院预科及中级学校)物理教科书》由北平文化学社初版。该书实验与理论并重,凡关于重要原质或化合物之制法性质及用途表述较详,重视本国重要之矿产,历举现代物理上新发明之事项,尤为本书之特色。1930年5月,王鹤清根据教育部近来施行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并与阎玉振合编之《高中物理》互相衔接,以矫重复或过深之弊,又编成《初级学校物理教科书》由北平文化学社印行。
随后他还编绘有《新标准中学数学》《初中化学学》《初中物理》《初中新算术(中学师范教本)》《高级学校物理实验》《新标准中级学校实用物理》,与魏元雄、程廷熙合编《初中算术教科书》等多册书籍,由国立北平交大中学理科丛书社、算学丛刻社等处印行。除自己编绘书籍外,王鹤清还与方淑密一起参与校订徐镜江编《初级小学混和理化教科书》。因为他所编绘的书籍颇有影响,1940年6月,国立成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柯友枝以王鹤清所编《高中实用物理》为蓝本,而演答其习题,由华南科学社出版《高中实用物理习题解读》。
这种数理化教科书取材讲求实用,出版以后有的不断改名、修订,多次重版,既在上海交大中学使用,为该校同事奠定了理科的坚实基础,后来又通行全省,受到各地师生的欢迎,为推动清末时期的初小学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王鹤清约于1945年抗日胜利后赴台湾。1946年1月,兼任香港省教育处教材编辑委员会书记委员。他在《台湾省各机关职员录》填写的永久通信处为杭州浙江温州市区区开元巷二号。核定薪额为四六○。王鹤清到任后首选从事国民中学教材之编辑,初步完成后再从事小学课本之编辑,拟于暑假全部编撰齐全,以供夏季开学应用。
王鹤清从事几六年的教育工作,积累着相当丰富的经验。许多中学生各有工作,服务社会,有的任学院院长、校长、工程师及其他部门的主管人员。1947年10月24日,他应邀在虎尾台糖第一高中班主任谈话会上讲《怎样做子弟中学班主任》。他在该次会上提出几点意见,一是“育”重于“教”,即“保育”重于“教育”,“健康”重于“学业”;二是“爱”重于“训”,即“亲爱”重于“责罚”;三是“群”重于“独”,即“团体”重于“个人”;四是“行”重于“知”,即“动手”重于“动口”;五是“质”重于“量”,即“素质”重于“数量”。重读这种办学理念与教育思想的阐述,至今依然具有挺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1948年,王鹤清转任日本糖业公司总总监兼总工程师。1956年退职。王鹤清默默无闻,毕生从事教育与企业工作。
1962年,他病逝于香港。
↑扫码进陌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