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桥与武汉!

桥与武汉

更新时间:2022-12-23 09:03:11作者:佚名

武汉是一座多桥的城市。乃至最近听说青山长江大桥已建成即将通车,作为武汉人的我才恍然回神,原来武汉都有十一座长江大桥了。见怪不怪的心情就像是阅历丰富的年龄,想必是不再年轻了。

只是人世就是这样,会静静地突然想到忽略了极熟的东西。就像阿城在《威尼斯日记》里写的,“一个朋友一天忽然说,好久没有吃醋了,当即到小铺里买了一瓶山西老陈醋,坐在街边喝,喝得眼泪流出来。”

武汉的桥之于武汉的人,今天似乎也是这样。

1

武汉之所以多桥,还是由于多水。长江、汉江、东湖、南湖、沙湖、汤逊湖等等,把人们分隔在四处。如不修桥,武汉便无法连成一体,武汉的人们便难以相见。

我记得在很多资料上看到过,武汉一带过去为长江中游与洞庭湖相连的巨大沼泽地,地势低洼,古称云梦泽。所以原本是没有太多陆地的。直到解放前,据美军绘制的一张武汉军用地图显示,那会儿的湖也比现在大得多。

这也就导致了,在长江大桥建成以前,武汉本有许多小桥。后来逐年淤积,湖水退去渐成陆地,那些桥亦就废弃了。

时至今日,桥虽不在,但桥名尤存。便成了一个个地名。比如,六渡桥、积玉桥、丁字桥等等。似乎是当这些陆地上的桥渐渐消失后,长江与汉江上的跨江大桥才陆续出现。

桥越来越少,桥越来越大,这也像是一个人与人在慢慢接近的过程。

武汉的第一座跨江大桥,不是长江大桥,而是汉江上的江汉大桥。之所以江汉大桥成为第一,一是因为汉江相较长江,河道更短、建桥施工更易,二是建设长江大桥也需要积累经验。

1953年11月,江汉大桥正式动工。由于新中国才成立不久,钢产量也少,便听了苏联专家的建议,采用木制沉井做基础。据说,当时还花了不少珍贵的木材。

虽不知武钢的成立是否与此有关,但作为武汉现代工业化的基础,两年后,武钢筹建。

让我印象较深的是,江汉大桥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一座丰富而实际的桥梁学校。许多建桥人才从这里成长。

据2011年的一份资料显示,江汉大桥建设过程中,普通的青年工人只花了一个或几个月时间,便能驾驶万能打桩机与吊船。“曾有200多名大、专学校桥梁工程的学生在此学习,其中留下来的14名学生,现今已担任起技术员、工长和领工员的工作。”

靠着替代方案与经验不甚丰富的人们的努力,江汉大桥于1955年建成通车。正如上述提到,江汉大桥的建成,为武汉建设长江大桥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而在整个城市格局上,江汉大桥也将汉口与汉阳第一次连接了起来。使得古老的汉阳从此彻底改变了因交通受阻一直发展缓慢的历史,步入与武昌、汉口三镇并驾齐驱的格局。

后来的汉阳,迎来了东风汽车,武汉也因此得名“汽车之城”。

2

在江汉大桥通车的这一年,恰好也是大名鼎鼎的长江大桥开始动工的日子。1957年国庆,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由于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人也因它脸上生光不少。

事实上,早在长江大桥建成以前,关于在武汉长江建桥的想法就从没断过。

比如在1913年,詹天佑就曾设想在武汉建长江大桥。并在当时派了国立北京大学的德国籍教授乔治·米勒与13名土木专业学生来武汉勘测。虽这次规划最后未成,但其选址被历史证明十分适宜,与此后几次选址基本相同。

还比如在1929年,国民政府成立武汉特别市政府,再次筹划武汉长江建桥一事。但后来由于耗资巨大,且忙于国民政府内部斗争,建桥一事便搁浅了。

又或是到了1935年,由茅以升担任处长的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又对武汉长江大桥桥址做了测量,并聘请苏联专家拟定建桥计划。计划是一座铁路公路的联合桥,从武昌黄鹤楼到汉阳莲花湖刘家码头,全长1932米。后来估算,费用得要国币1060万元。为了募集资金,当时还拟定了收过桥费、分期还本付息的方案。但最后由于集资困难,再次不了了之。

最后一次是1946年,中华民国内政部找来美国专家考察,提出铁路公路合并建造的意见,位置仍在龟、蛇两山之间。后因国共内战,武汉长江大桥的计划又一次被搁浅。

4次规划跨江建桥,4次规划都不了了之,所以当时有民谣唱道:“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都是人们对这种结果无奈的心情。

直到1957年,毛泽东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才最终建成。全长1670米,公路铁路双层,耗资1亿3千万元,立于长江之上、龟蛇两山之间。

而由于长江大桥的建成,武昌与汉阳也首次连接在了一起。

那一年的国庆,长江大桥上人山人海。爱看热闹的武汉人全都蜂拥而至,挤得刚建好的大桥上水泄不通。据说那些建桥专家们都担心得要死,生怕如此多的人会把桥压塌。当然,结果是没有。且至今屹立于长江之上。

多年来未果的心愿,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这让身处长江两岸的武汉人都颇为自豪。若外地朋友来汉问,武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跟我到长江大桥上走一走”也成了数十年来的必选项。

这些年来,除却自豪外,长江大桥上发生的事故也不少,有自杀的,也有糊涂的汽车冲入江中的。最近几年来,这样的新闻虽少了,但总觉得,江水与桥会让人柔软。

很奇妙的是,时至今日,长江大桥仍是年轻男女约会的美妙去处。

3

长江大桥后,武汉像是突然掌握了建桥的奥义一般,一座又一座的跨江大桥开始在长江与汉江上出现。

1978年,汉江上建成了第二座跨江大桥——江汉二桥,又名知音桥。取自楚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1995年,长江上出现了一个外貌与此前都不相同的斜拉桥——长江二桥。紧接着,白沙洲长江大桥和军山长江大桥的建成,汉江上晴川桥和月湖桥的通车。武汉人惊喜的发现,从武昌到汉口、汉口到汉阳已经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

时至今日,新添跨江大桥已不能再如往日般让武汉人兴奋起来。在我印象里,最后一次的兴奋是长江二桥落成时。

长江二桥的名字说来也有意思。据“二桥之父”、中铁大桥局高级技术顾问、曾任长江二桥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的刘长元回忆,“施工时它叫长江公路桥,主要是区别于长江大桥是公路铁路合建桥。当时的武汉市长想请国家领导人李先念为桥梁题名,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武汉长江大桥限行,说前面已经有长江大桥了,这个就叫二桥吧。”

于是,武汉长江二桥的名字就这样被确定下来。而有意思的是,二桥之后,无论在长江或汉江上建的桥,都不再以这样的序号命名,而是以地名来命名,如阳逻大桥、天兴洲大桥等。这似乎是一种偏爱。

二桥的通车时间是在1995年的6月18日,但在当年6月11日起,政府便允许大家提前上桥参观。几乎和1957年的国庆那次一样,一时之间,人们奔走相告,倾城出动,再次像潮水一样把二桥挤得水泄不通。

而据当时的新闻报道,登桥的参观者当中,还有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他之所以来,可能和二桥在当时所达到的世界级建桥水平不无相关。长江二桥的建成,两次刷新了悬浇梁体施工的世界纪录,并创下多项世界第一。

站在城市格局的角度,二桥的落成,让武昌首次连接上了汉口,更是让武汉三镇首次连成了一体。而一桥与二桥串联起来,就组成了全长28公里的武汉内环线。

内环线意味着什么?据此前楚天都市报报道,“二桥的落成,彻底拉开了武汉的城市格局。只有一桥时,城市核心商圈只是沿着武胜路、钟家村、中华路分布。二桥的建成,相当于做了一个蛙跳,把武汉的城市中心轴线,从一桥向东跳了6.8公里,永清片和徐东片开始形成新商圈,为城市跨越式发展拓展出空间,沿线上百万人可从中直接受益。”

当然其中受益最大的,还属南岸徐东的人们。在武汉近代,最繁华之地当属“货到汉口活”的汉口,人们需要买什么商品都必须过江去汉口。但由于此前无桥,既阻碍了商品的流通,亦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据当地人称,徐东在二桥建成以前像一片“荒地”。

几十年过去,如今的徐东已成为武汉的商业中心之一。不得不说,二桥的功劳不小。

4

截至今日,长江上的11座加上汉江上的8座,武汉已有19座跨江大桥。乃至不少人称,武汉是当之无愧的“建桥之都”、“建桥之城”。而这些桥就像一根根绳索,将武汉三镇的人们紧紧地连系在了一起。

而翻阅武汉历史,1955年,第一座跨江大桥——江汉大桥建成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百废待兴。但它首次将汉口与汉阳连接在了一起。1957年,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曾作为武汉经济风向标的武钢正在筹建,并于次年建成投产。随后半个世纪里武汉长江大桥限行,武汉成了我国的工业重镇。并首次将武昌与汉阳连接在了一起。1995年,长江二桥建成时,作为改革开放后武汉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不只在技术水平上创世界记录,更是首次圆满的将武汉三镇连成了一体。

随后的武汉,桥越来越大,桥也越来越多,这也像是这座城市在不断现代化的一个过程。

虽然近年来,新建跨江大桥的新闻已不能再让武汉人如往年般兴奋,但在这背后,是一个不易察觉的交通的便利、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古往今来,桥都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它能跨越地理的沟壑,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能跨越天然的屏障,实现商品的流通与经济的发展。恐怕今天我们对于新建跨江大桥的不再敏感,就像我们今天无法想象那些没有桥的日子。

恍然回神,无论是武汉第一座跨江大桥江汉大桥也好,颇具历史意义的长江大桥也好,世界级水准的长江二桥也好,还是其他跨越了长江与汉江两条大江的16座大桥也好,它们都已经历了少则数年多则半个世纪的风雨。这些年来,它们有的栏杆被汽车撞过,有的桥墩被轮船撞过,还有的路面被翻修过、被堵过、被无数武汉人或非武汉人走过,但它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为武汉人服务着,也伴随了武汉人的青春与武汉这座“桥城”随着时代的发展。

很难去想,若是没有桥,武汉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