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3 16:12:27作者:佚名
日前,四川省2020年中考满分习作《生活在树上》引发网友热议。
“嚆矢”“振翮”“孜孜矻矻”“一觇”等冷僻词汇“狂轰滥炸”,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泰尔等名家格言“坐镇”助力,“赋魅”“反智”“单向度形象”“达达主义”等专业术语铺陈加持,让不少网友大喊“还能不能说人话了”,更认为文章“辞藻拼凑,不可取”。
但在不认可的声音之外,亦有人觉得“最美的花应有许多朵”。山东省中考习作阅卷大组主任陈建新副院长便点评称,“这是一篇很少能见到的中考习作,他的文字老到和冗长同在,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
要我说,尽管多数网友表示这篇文章不知所云,但不可证实,这篇文章的确才能证明这名中学生博览群书,且较之同龄人具备更为优厚的文学底蕴、更为突出的思想深度。假如,中考习作是为了考查考生对于试题的理解掌握、围绕主题展开的逻辑诠释和考生的措词造句能力,这么这篇文章其实是值得肯定的。文字审美本就具有高度主观性,有人爱诗派的华美、有人喜元曲的豪放,有人欣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端庄,亦有人偏好“大江东去,浪淘尽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每个个体的知识背景、阅读偏好、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就会影响其看待和解读文章的形式,因而,同一篇文章,有人喜之赞之,有人恶之斥之,并不奇怪。
关键在于,这篇文章一旦作为一篇“满分习作”被公开,这么这个分数就不单单关乎这篇文章本身和那位考生本人,而从“私事”变成了社会层面的“公事”。何以如此说?
中考的重要性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已经不言而喻。基于此,大部份人都不能免俗地希望尽可能取得高分。虽然陈建新副院长在评语的最后加了友情提醒:“其中的冗长也不希望朋友们模仿”,但估计这些提醒很难让考生和老师阻挡住满分的“诱惑”,将其作为一个范本。
在中考习作写作上,我们早已听到了太多的“作文模板”“高分例文”。这种套路,早已让好多考生渐渐囿于各类写作技巧中,考场习作几乎与规范化、程式化画上等号。因而,这样的“满分习作”除了让人苦恼“这篇文章值不值”“高考习作到底考察哪些”之外,更让人担忧未来会否有人循此范例,故意抱着沉闷的理论书籍背深奥词汇以作玄乎之用。
因而,《生活在树上》成为满分习作,没有问题。但关键是要让更多考生见到满分习作不止一个样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不同的文风,不同的写作技巧,都各有校长,值得宽容、尊重。
要防止像《生活在树上》这般剑走偏锋的“满分习作”可能导致的不利效应,各地的中考习作阅卷组不妨公布更多高分、满分习作,让更多人体会不同风格的别样之美,让考生明白高分习作并非凭套路取胜。(许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