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09 09:06:04作者:佚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相信很多同学已经在奋笔疾书、焚膏继晷的为了自己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在努力,为了让各位考生在备考时不盲目、有参考,小编整理汇总我校各学院近三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录取分数线,希望对各位考生以及考生家长提供帮助
注:文中录取分数为考生当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分数,不含专项计划。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辛树帜先生倡议创立的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小组和1953年成立的西北农学院政治理论教研组。1997年成立西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2000年西北林学院社会科学系并入,2014年更名为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学人辈出,成绩卓著,辛树帜、石声汉等一批著名学者曾在此执教。
学院现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农村发展(农业硕士)、法律和公共管理等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社会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等5个本科专业。社会学和法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设有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法学系、公共管理系和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心)等4个教学科研组织,拥有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设有MSW教育中心、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等专业学位培养机构和人文社会科学实验中心,陕西省农业法环境法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PA教育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挂靠本学院。
语言文化学院
语言文化学院前身可追溯到西北农学院外语组,1989年成立西北农业大学外语部,2000年在原西北农业大学外语部和原西北林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基础上组建外语系,隶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02年从人文学院分离西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2021年5月改系设院。
学院现设有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授权点和英语、俄语、汉语国际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同时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外语教学任务,涉及英、日、俄、法等语种,长期为学校及杨凌示范区外事交流及国际会议等提供翻译服务,承担学校英语网站翻译和相关学术期刊的英文编校任务。
学院设有英语系、汉语国际教育系、俄语系、公共外语教学部、农业科技翻译研究所、MTI教育中心、语言教学实验中心、图书及音像资料室等教学科研服务机构。语言教学实验中心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包括2个专业基础实验室、10个基础语言实验室、1个专业综合实验室、1个同声传译实验室等,共800余个点位,承担全校本科一、二年级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实验任务,英语专业部分实验教学任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专四、八口语考试及笔试,全国普通话测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站)等国家级考试任务。
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研机构。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双重管理,1995年经国家批准确定现所名。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列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1999年根据国务院文件,与杨凌其它6个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共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作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继续纳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序列。
面向全国,以黄土高原为重点,以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为核心,重点致力于土壤侵蚀过程与模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地农业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解决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探索我国科教体制改革新型研究所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建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设有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区域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室、信息技术部等5个研究和技术支撑单元。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有国家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国家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固原生态试验站(林草生态研究室)、神木侵蚀与环境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杨凌水土保持野外科学试验站等野外站。建有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和人工模拟干旱大厅等重要科研平台,形成了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与示范、技术转移、决策服务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研体系。同时设有党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人事和保障办公室、研究生部等管理服务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