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4 21:13:17作者:佚名
今天早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搭载三名航天员飞往“天宫”空间站。
我们来看看BBC是如何报道的:
-12 号于 09:22(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01:22)从戈壁升空。 聂、刘和唐三人将在地球上空约 380 公里(236 英里)的地方飞行。
北京时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神舟十二号”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升空,三名航天员被送往“天宫”空间站。
9时42分,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神舟十二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按照计划,它将在6小时内与天宫空间站“天河号”核心舱对接,让宇航员登上舱。
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这次太空任务的意义。 给大家科普一下:
说起天宫空间站,它是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个永久性空间站。
除天宫之外,目前在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是国际空间站(Space),但美国早已将中国排除在空间站项目之外。
如果你不能参与,那就自己开发吧。 中国人的航天精神历来如此。
天河核心模块腾飞
今年4月,天河号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中国永久空间站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今天,“天宫”将迎来第一批客人。
神舟十二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时隔五年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
此次航天任务的三位宇航员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和唐洪波。 他们预计将在太空停留三个月,并进行两次舱外活动和舱外操作。
据介绍,为了给每位宇航员提供最舒适的工作环境国籍英语,设计者在空间站的配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每位宇航员都会配备一个手持终端,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调节舱内的照明环境。
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不同的舱内灯光,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环境带来的不适。
在太空食品方面,120多种太空食品营养均衡、品种丰富、保质期长。
中国航天员演示失重环境下的花式干饭烹饪
锻炼区配备了太空跑步机和太空自行车,供航天员日常锻炼。
工作之余,宇航员还可以随时与地面进行双向视频通话以及收发电子邮件。
全力保障机组人员良好状态英语作文,确保任务成功。
这将是中国太空雄心的关键一步。
中国的太空探索起步较晚。
2003年,我们才将第一位宇航员送入轨道,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实现太空飞行的国家。
但中国不断加大对航天的投入,凭借对科研的执着和几代人的努力,在航天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这种太空野心也让世界各国惊叹不已,甚至为中国宇航员创造了一个专门的名词——
[n.]
单词的前半部分“taiko(n)”取自汉语拼音“空间”;
而它的后缀“-naut”与英文中的后缀“”一模一样,意思是水手或航海家。
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是“中国宇航员”,是中西产品的奇妙结合。
1999年11月21日,首艘无人飞船“神舟”号发射成功。
当时,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消息,并首次使用了“”一词。
2002年11月,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西方媒体还借用了“”一词来形容未来出现在天宇的中国宇航员。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让这个新词汇跨越了海洋屏障,融入了西方国家的语言,甚至被收入词典。
在英语、德语、丹麦语、荷兰语、瑞典语、挪威语、芬兰语等多种语言的新闻报道中,统一用“”来代表中国航天员;
在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一些东欧语言中,它的变体是“”。
2012年国籍英语,外媒报道中国第一位执行太空任务的女宇航员
语言是文化的标签。
继“(儒家思想)”、“(中国功夫)”等词语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正式成为文化标签,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打下烙印。
“”二字的诞生,是中国科技界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受到世界尊重的体现。
事实上,1961年,当苏联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时,西方媒体也将俄语单词“宇航员”改为英语单词“”。 这个词后来也被使用过。 指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宇航员。
例如:
和,作为美国和从太空到地球。
带着喜悦和宽慰的微笑,两名宇航员(一名来自美国,一名来自俄罗斯)从国际空间站安全返回。
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历史。
他们都是宇航员,但头衔中却有不同的国籍。 这也是当时中美俄三国在航天领域激烈竞争的体现。
今天中国官方发布的英文稿件中,更常用的是技术性更强的通用名词:。
这里面或许有一个美好的愿景:
或许有一天,中国的“神舟”也将带着中外宇航员遨游太空。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还是,全世界的科研人员能够共同努力,探索未知的宇宙。
在此,预祝本次航天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人民的航天梦想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