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8 10:10:30作者:佚名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存条件下,存在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组成的上层建筑”。 ①在《诗经》产生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建立了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农业社会。 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和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相应地也需要压制社会成员的个人自由和与之相关的浪漫幻想。 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诗经》的思想艺术特色。 而且,由于中国特别是中原社会的基本特征长期保持着,所以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被视为儒家经典的《诗经》,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29页。
具体来说,《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经》以抒情诗为主。 《诗经》除《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几乎全部由抒情诗组成。 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平明显高于叙事诗。 古希腊荷马史诗与《诗经》大致属于同一时期,完全是叙事诗。 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以叙事传统为主导的西方文学的发展方向一样,《诗经》也奠定了以抒情传统为主导的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中国后来的诗歌大多是抒情诗; 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已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文体。
其次,《诗经》中除了少数诗篇外,完整地反映了真实的人世、日常生活、日常经历。 在这里,几乎没有超越人类世界的基于幻想的神话世界。 没有什么特殊的神灵和英雄的形象和特殊的经历(这是荷马史诗的基本素材)。 有些是关于政治的。 风雨飘摇,春耕秋收,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 中国后来的诗歌乃至其他文体的内容也都是以日常生活、现实为基本特征; 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始终是文学的中心素材。
第三,与上述第二点相关,《诗经》整体上具有显着的政治和道德色彩。 无论是主要由社会上层阶级创作的《雅》、《雅》,还是主要由民间创作的《国风》,都有相当数量的诗歌,与时事密切相关。和政治,批评统治者的不当行为和道德败坏。 虽然其意义主要在于要求维持合理合理的统治,为人民提供相对宽松的生存条件,但对于社会的发展当然是有价值的。
应该说,关心社会政治和道德,敢于批判统治阶级的腐败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正是《诗经》的优秀之处。 但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 正如我们在上一节中举例分析的那样,这种批评完全是基于社会公认的原则,从根本上起到了维护现有秩序稳定的作用,但不能不抑制个人欲望。 和自由。 以《香鼠》诗为例,它可能是在批判统治者的奢靡生活,也可能是在批判“礼”的逐步破坏。 无论作者的初衷如何,诗歌都适用于这两种现象。
要谈《诗经》的这一特点对后世的影响,首先要说明:《诗经》的政治性和道德性是通过后世的曲解而得到加强的。 不直接反映政治道德问题的诗歌,包括很多爱情诗,都被解释为对政治、道德的“美”(赞美)或“赞美”(批评),或者在《序言》中解释为“美”(赞美)或“美”(赞美)。汉代《毛诗》. 的工作。 因此,《诗经》成为儒家道德教科书。
后世诗人继承了《诗经》对社会政治和道德的关注,也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倡导这一特征一方面可以纠正文学过度游戏化、审美化的倾向,提升文学的社会功能; 另一方面,如果不恰当地过分强调这一点,势必会阻碍文学的多元化发展,抑制情感的自由。 表达。
第四,《诗经》中的抒情诗在抒发个人感情时,一般都比较内敛、平和。 看来“项伯”批评“谗言者”,“项鼠”批评无礼之人,态度十分激烈。 但这样的例子不仅不多见,而且也不能说是纯粹的“个人感情”,因为作者是在维护社会原则,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斥责少数“坏人”。 比如《雨不正》、《十月之交》、《正月》等,因为批评的对象多是人,所以就已经显得惶恐不安。 至于表达个人的失意、军旅中的厌战思乡,甚至男女之间的爱情,一般没有强烈的悲愤或强烈的喜悦。 这样做的必然结果就是,《诗经》中最常见的抒情表达就是悲伤的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后世的诗歌也更常见于表达情感——表达悲伤。
克制的情绪,尤其是悲伤的情绪,是非常微妙的。 它并不像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喜悦那样一气呵成,而是温柔曲折,跌宕起伏。 因而,《诗经》在抒情表达上就具有细致而意味深长的特点。 这一特点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中国诗歌。
另外今日网校,需要一提的是诗经最基本的句式,《诗经》的抒情虽然总体上比较平和,但仍然是真挚感人的,也不乏一些明快、欢快、有趣的作品。 后世的儒家把《诗经》中的所有作品都描述为是为了政治和道德目的而写的,但这并不能抹杀那些抒情作品——尤其是爱情诗——对人们的吸引力。 因此,在封建专制时代,当文学的说教倾向、说教倾向过于严重时,诗人也会打着《诗经》权威的旗帜,要求对情感给予应有的、至少是适度的认可。 明代诗人何敬明的《明月序》就是一例。 汤显祖的《牡丹亭》中,闺中杜丽娘的吟诵《关雎》和她对爱情的渴望又是一例。
以上主要从内容、思想倾向、抒情特点等方面论述了《诗经》的几个重要特征。 这些特点对中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诗经》在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方面的影响各不相同。
《诗经》的基本句型是四字,有时还夹杂着二字至九字的各种句型。 但杂句所占比例很低。 只有少数诗以杂词为主,如《法谈》等。 以四字句为骨干,可以推断当时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稳定、简单的。 汉代以后,四言诗虽断断续续,但已不再是重要的诗体。 相反,广泛应用于诗、颂、赞、诗、谚语、碑文等特殊诗体。
《诗经》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在重复的章节之间,只有少量的意思和词语的变化,造成一句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民谣的一个特点,可以用来加强情感的表达,所以最常用于“国风”、“小雅”、“颂”、“大雅”等民歌,以及政治诗词。 “小雅”几乎没有。 典型例子,如《周南·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