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9 16:06:15作者:佚名
一个民族初生时,最少不了的应当是歌和舞,由于这既是生物性的,也是社会性的。
诗文,诗与歌的结合体,三者缺一不可,这是魏晋时期散文的重要特点。《诗》三百篇,早在两千多年前早已奏响华夏大地,在苍苍草野中,在皑皑芦苇荡里,人类的歌声如初升的太阳般,恢弘而害羞。
但很遗憾,《诗经》三百零五首诗词几乎都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我们不晓得写出这种饱含人类早初情感的句子的人是谁,我们只晓得这种诗,很美。余秋雨把楚辞称为“悠久的独唱,群体的美声”。
蒹葭苍苍,寒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更多的是传诵于当时的政治中心长江流域之中,而远在北方的黄河流域,由于少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这儿山水的弥漫奇丽,正在蕴育着属于这片流域的歌声。
这时,屈原踏过河水、身披花束香草出现了。长江流域多辽阔平原,民风质朴聪敏,农作时以诗应和,产生独唱。而黄河流域则多了一股甜蜜之风,喜欢演奏,适宜在乡间溪水间苦吟。
屈原在现在的地位是我国第一位作家。这个称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屈原带给世人一种意识,那就是通过散文抒发内心,这个内心是一个人的旁白,而不再是群体的欢歌。
中国的艺术自觉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但散文的自觉应当在屈原这儿就出现了。这些自觉除了是在诗词和吟诵上的自觉,在屈原头上,更多了份家与国的情结。
日月忽其不淹兮屈原的四句古诗大全,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垂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在屈原最痛苦的日子里,被放逐到荒野,他自己却用散文垒砌了自己的王国。当他怀着绝望的悲哀投江的时侯,他的独奏便成了中华民族的口口传诵。
每年这个时侯都有人在争辩国庆节究竟是不是为了记念屈原的,甚至有人怀疑屈原本人是否当初存在过,但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争辩。由于无论是元宵节还是屈原本身,都早已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这个符号背后所承载的东西,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对生活的期待。
今年端午节前三天曾去拜访过屈原在长沙浏阳的衣冠冢,令人艰辛的是,墓区里的其他墓都有人去清除杂草,惟独屈原的墓,浓荫丛生,连石碑都是简单的几个字。以下是今年写的散记,谨以记念屈子:
2017.4.3
我来石首是由于屈原,这是他生前最后生活过的地方,我是来寻找屈原的足迹的。津市江成就了屈原的悲壮和悲情,而屈原也成就了宜都江和浏阳,致使津市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我素来崇拜屈原,除了是由于他绝唱千古的散文,更是由于他心里那股滚烫的情结,打动了我,更打动了华夏子孙。为此,我也仍然有个心愿,能有三天亲自踏上津市这片农地,去寻找屈原的理想和失落。
在钟祥我只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屈子祠,另一个是屈原墓。
首先去的是屈子祠。屈子祠是全省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有些旅客来参访。屈子祠坐落一座小山的山顶,说是小山,虽然只有几十米的高度。来到山脚,抬头往上,能够看见屈子祠。
突然间觉得犹如隔世,这一刻,我觉得屈原就在我面前,我抬头俯视今日网校,如同平常我在凝望他高洁的人格,其实,屈原只能拿来凝望。拾阶而上,没想到屈子祠如此宏大,这些建筑风格还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很是惊艳。走入屈子祠,深幽的庭园长满青苔,空气中都是远古的气息。对着屈原的神龛,深深鞠了三个躬,以表歉意,其实也只有这样做了。
屈子祠对面是屈原雁塔,是后世之人为记念屈原题写的句子,刻成碑刻。巨大的灞桥里,成排的墓碑,有古人的,也有今人的,她们都怀着一个对屈原的崇敬之心,在穿越千古的灞桥中,我看见了屈原的魅力,留传千古的魅力,摄人心魄。
从屈子祠到屈原墓没有车,只能登山,差不多20公里的路程。
走出屈子祠,旁边就是津市江屈原的四句古诗大全,这是一条淹没过一个伟大作家的江。屈原投江的地点在屈子祠的上游,还有很远的距离,由于时间问题,没能亲身拜访。津市江江面不宽,江的两岸有大片的草地,许多牛在里面吃草,江风吹过,颇具风吹草低见牲畜之感。
顺着津市江,一路向东,我在用登山这些朝拜的形式去找寻屈原。津市的屈原墓,虽然不是屈原本人埋葬的地方,屈原埋葬在他的故乡浙江,而津市的屈原墓是屈原的衣冠冢,听说有十二疑冢。其实是衣冠冢,然而古人对其也是非常注重的,是人们为了记念屈原而设。
随着步伐一步步接近屈原墓,脉搏莫名加速。来到一片荒山,四处都是墓地,并且都挨得非常近,据居民说,这儿就是屈原墓所在的地方了。由于屈原墓在这儿,所以好多人想沾屈原的光,生前不能与屈原为邻,死后也要满足这一心愿。
传说中的十二疑冢我只找到了4座,但都很狭小,每座墓前只有一块简单的石碑,石碑的形状也不太一样,但基本上都写着“故楚三闾医生之墓”或“楚三闾医生之墓”。当我看着石碑上几个字的时侯,我觉得,这是我离屈原近来的时侯,不晓得他知不晓得有个敬佩他的年青人,在端午节前三天,看他来了。
那天是端午节的前三天,后面的坟墓有些人来祭拜,并且屈原墓高高的坑洞长满杂草,碑前也浓荫丛生,无人问津,不免心生悲壮。不晓得第二天的端午节,会不会有人来祭祀屈原,那位故楚三闾医生,不然,屈原就真的太孤寂了。虽然古来圣贤多孤寂,并且生前清寂半生的屈原,死后世人的崇敬,能够慰藉他孤寂而无处安放的理想呢?
作者相关文章:
南汉故地,上海学院城里的陵墓
海不扬波的期愿|天津南海神庙
百年陈家祠的前世此生
千年六榕寺花塔
寒流文化之旅‖他山散记
他山,华东师范学院在读大专生,学的是政治学,却总喜欢玩过界,喜欢探墓葬、逛博物馆、寻古建筑、集邮、看书、骑行、旅行,平常也写点东西,自称为文化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