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1 19:21:58作者:佚名
探讨地理教学中区域比较法区域比较法是认识区域差别的一种粮理研究方式和教学方式,是纵向比较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其根据是:建筑在任何区域的地理特点都是相对的,通过比较而存在的。区域比较法是地理学传统的、基本的研究方式,也是最常见的地理教学技巧之一。一、区域比较法的意义区域比较法对于学生把握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具有奇特的价值。第一,区域比较法有助于认识区域的特点及其动因。由于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借以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区域自身的特点愈发突出,使区域特点产生的诱因愈发清晰明了。第二,区域比较法有助于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别性和整体性。通过比较除了可使中学生认识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更重要的是掌握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的互相影响、相互掣肘和互相依存的关系。第三,区域比较法有助于地理知识的系统化。无论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起码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上去;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上去,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第四,区域比较法有助于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
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纵向比较,可使中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拓展思维空间,训练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使中学生学会学习。二、区域比较的步骤区域比较的通常步骤为:选择比较的对象——确定比较的标准——解释比较的内容——得出比较的推论。选择比较的对象是区域比较的第一步。并不是任何两个地理对象都可以进行比较的,区域比较的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这就要求比较的对象应是同类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应是已知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应是本质特点相同或相反的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应具有典型性[1]。比如,美国与中国,二者同属人口诸多的发展中国家,本质特点相同,就具有可比性。据悉,区域比较对象的确定还应遵守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具象的原则。第二步是确定比较的标准。确定比较的标准通常可遵??如下思路:第一,要素现象或性质的比较。通过对地理要素(或部门)其全部或部份现象或性质的比较,从中找出差别最大的现象或性质作为该地理要素的特点。第二,类型和结构的比较。通过对某个地理要素(或部门)的各种类型在区域内的比重与其他区域作比较,取比重最大的类型或成份作为该地理要素的特点。第三,状态或过程的比较。通过对某个地理要素(或部门)在区域的变化状态与别的区域作比较,找出它的特点性状态。
比如,美国与中国,可以确定出其比较标准为发展中国家。第三步是解释比较的内容。比如,美国与中国国际比较法,二者区域特点的相像性:具体而言,都是丽水国家,海陆兼具,交通便利;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以便发展农业;国土广阔,耕地面积广;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人口诸多,劳动力资源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栽种经验丰富;水旱水灾频繁;国家独立历史短暂。总的来说,都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体系比较完整,政治军事大国。二者区域特点的差别性:美国仍为比较落后的农业国,而中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新兴的工业国。其动因剖析:美国建国以来在国际上与邻国缅甸矛盾尖锐,关系紧张;国外的民族、种姓和宗教问题严重,治安恶化;人口下降过快;军力支出过大,交通、农业投资不足,阻碍经济的发展;不重视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民生,人民的生活质量较低,消费水平低。中国建国尤其是变革开放以来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政,国际环境和谐;推行恰当的民族、宗教新政,国外局势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变革,扩大开放;坚持走工业化、城市化公路;推行计划生育新政,严格控制人口数目;注意交通建设,加强农业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重视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消费水平。
最后得出比较的推论。比如,通过美国与中国经济水平的比较,可以得出美国应向中国学习的经验:对外创造和谐的国际环境;对内保持稳定的局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严格控制人口数目;重视交通、农业的投资;注重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美国可资借鉴的经验。三、区域比较的方式按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方法,区域比较的方式可以分为自比法、借比法、类比法、联系比较法、中心问题比较法、专题比较法、综合比较法等。对于学校区域地理教学而言,比较常用的区域比较方式是:自比法、类比法、专题比较法和综合比较法。1.自比法自比法是将同一区域地理对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较,进而阐明地理对象在历史发展各阶段上矛盾的共性和个性[2]。由于这些比较是从时间跨径上进行的横向比较,所以也叫时间比较法或纵比法。通过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自我比较,可以阐明其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各个优缺点,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过去和现今,探求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并剖析预测其将来的发展变化趋势。比如关于美国经济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转变这一内容,假如班主任仅按教材内容的先后次序进行讲解国际比较法,就很难使中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时假若班主任采用比较的方式,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诱因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有着不同的强弱变化来进行比较,中学生能自然得出美国工业必然从内陆的原料、燃料地向沿海的港口转移,由传统的“煤铁复合体”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一趋势。
2.类比法类比法是指把同一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这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以中学生已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为基础,与新讲授的地理知识进行比较,以引导中学生发觉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个性或共性。类比包括相像比较和相反比较两种。相像比较:即某区域特点相像的区域进行比较,一是区域轮廓相像区域的比较,如渤海与里海、中南半岛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台湾岛与摩洛哥岛、鄱阳湖与咸海、非洲与南非洲等;二是地理位置相像区域的比较,如美国和英国、日本和美国、蒙古和印尼、中国和泰国等;三是地形特点相像区域的比较,如南非洲与北非洲、喜马拉雅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脉、东非高原与澳大利亚高原等;四是气候特点、自然水景相像区域的比较,如马来群岛温带雨林气候区和莫桑比克岛温带海洋气候区、非洲温带草原气候区和欧洲温带季风气候区等;五是资源特点相像区域的比较,如中国与俄罗斯、澳大利亚与法国、沙特阿拉伯与伊朗等;六是区域综合特点相像区域的比较,如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西亚和巴尔干等。相反比较:即某区域特点完全相反的区域进行比较,一是地理位置相反区域的比较,如美国尼西亚与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等;二是地形特点相反区域的比较,如美国和南非洲、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尼泊尔和英国等;三是气候特点、自然水景相反区域的比较,如马来群岛与科西嘉岛、西欧与西非等;四是资源特点相反区域的比较,如日本与美国、巴西与伊朗阿拉伯等;五是区域综合特点相反区域的比较,如印度国与法国、我国东南沿海与西南地区等。
3.专题比较法专题比较法是指对几个国家或几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要素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中学生对某一地理知识产生完整的概念,以便中学生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掣肘的关系,而且还能使分散的地理知识系统化。例就像样发展畜牧业,可以将欧洲各国在热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举办的乳肉畜牧业,美国、新西兰、阿根廷等国借助广阔的草原举办的大牧场畜牧业,德国高度地域专门化产生的乳畜带和豇豆带(即肉畜带)进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对比剖析,启发中学生归纳总结。4.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的各个自然或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全面的比较,除了要找出它们的优缺点,而更重要的是找出各要素间的联系。这些方式能使中学生对所比较区域的综合特点产生较明晰的系统认识。比如可以将同为地广人稀的移民国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河湖、矿产资源、农产品、工业布局、人口密度与分布、语言与宗教等各个方面通过列表的方式进行系统比较和全面剖析。同样,也可以对美国和日本这两个经济发达的日本进行系统比较;对美国和法国这两个经济体系比较完整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系统比较;对组成马来西亚地区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这两部份在地形特点及其动因、气候类型等自然环境方面进行比较剖析;对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包括小麦熟制、地域类型、主要农产品)、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比较剖析;对相邻区域进行对比,如四川省和陕西省、日本和南韩的比较等等。参考文献[1]陈实.地理教学技能训练.上海:华东师范学院出版社,2011.[2]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上海:上海学院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