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18 11:05:49作者:佚名
对于路德来说,世界现代化的奠基人之一、宗教改革的先驱和思想领袖,生前和死后都使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列为少数改变历史的伟人之一。几乎所有我们对德国神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显然与一个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所期望的水平相去甚远。因此,如此大规模的路德著作翻译工程,确实是一个迟来的福音,将极大地帮助中国人了解世界。 (何光虎)
介绍
我写过几篇与马丁·路德有关的文章。其中一篇题为“精神如何影响历史?”讲述了黑钟楼里一个年轻修道士的一点思想火花,实际上点燃了整个欧洲。它燎原之势,照亮或影响了世界历史数百年。
现在,我想谈谈历史如何以相反的方式影响精神。当然,我不会期望在一篇短文中解释历史哲学或思想史这个巨大的话题。我只想从马丁·路德丰富多彩、肆无忌惮的思想和演讲中选取三个主题,谈谈我对它们与信仰关系的思考。这些思想当然受到路德之后历史的影响。
这三个主题确实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1.自由
众所周知,自由是路德和伊拉斯谟历史性辩论的一个主题。这个话题不仅发展了奥古斯丁与伯拉纠之间的古老争论,而且涉及加尔文主义影响深远的理论核心。
到了现代,特别是对于那些涉足或徘徊在道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交叉点的知识分子来说,这样的问题仍然挥之不去:如果像路德所强调的那样,人类的自由已经丧失,人类的意志已经被束缚的话,那么人们不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不应该因善行而受到赞扬,也不应因其恶行而受到谴责——如果人们不能不由自主地行动,世界将一无所有。道德上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所谓道德善恶,不都是以有独立选择的能力,即“意志自由”为前提的吗?
此外,与道德相关的自由与路德和神学家所说的上帝的救赎或基督的“解放”有什么关系呢?它与近代以来人类所争取和珍视的自由有什么关系?
路德之后的社会思想发展史,特别是康德哲学及其影响下的启蒙运动,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以及随后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建立的各种制度,必然会带来更加深刻的认识。的自由问题。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
在此,我想简单阐述一下我的想法,希望能够澄清上述问题并提供一些参考。我的想法是:明确区分自由的三个层次,并分别思考这三个层次与信仰的关系。
第一个层次的自由是作为人性或人类本质的自由。也可以说是哲学人类学角度的自由,即“在面对不同的可能性时,不是由自然法则决定的,而是由行动者的意志决定的能力”。这种自由通常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或者说是“自由”的。
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这种自由是来自上帝的礼物,上帝是绝对自由的。在信仰的状态下,即在意识到人被赋予了“上帝的形象”并可能陷入罪恶,并且他可能滥用这一最宝贵的礼物的状态下,人在行使他的自由时,可以移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而尽量减少滥用自由和犯罪的可能性。
因此,信仰可以将自由的运用从无知变为清晰,将自由从黑暗变为光明,将自由从“自我意识”变为“自我做事”。因此我们可以说,信仰照亮了这种程度的自由!
第二个层次的自由是人作为社会成员的自由,也可以说是社会和政治角度的自由。其内涵和外延可以参照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许多国家宪法、《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中所表述的自由来解释,即包括人权在内的各种权利。和公民权利。
这种程度的自由是由人类社会性决定的。因为人们以整体的方式生活,或者以社会互动的方式生活。整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人就没有整体,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如果个人的权利或自由丧失,社会的和平或和谐也会丧失,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失去其目的或意义。因为个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群体,而个体自由是其生存的本质和发展的前提。
然而,社会要保护个人自由,就必须有与这一目标相适应的制度结构。并非所有的制度结构都同样有利于保护个人自由。制度的区别在于当权者的权力是否受到限制以及限制到什么程度:权力限制的程度与个人自由的程度正相关——限制越大,自由越大,自由越小。受到限制马丁路德大学,自由度就越小。 。
基督教信仰与这种程度的自由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明确:因为它让人们相信人们有犯罪、作恶的可能性,在其影响下形成的制度结构会试图限制当权者的权力,从而有利于自由。当然,这需要复杂的系统设计和系统构建来实现。因此我们可以说信仰促进了这种程度的自由!
第三个层次的自由是免于罪恶、腐败和法律的自由,这是神学角度的自由。人性的堕落使人陷入罪中,使人的意志受制于罪。人只有依靠神的恩典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因此,保罗说:“受造之物仍盼望脱离败坏的辖制留学之路,享受自由的荣耀,成为神的儿女”(罗马书8:20-21);耶稣说:“凡犯罪的,都是罪的奴仆……天父的儿子,我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翰福音 8:34-36)。
第一层自由,使人脱离自然规律,区别于动物,成为人;但它不能阻止人们选择邪恶,因为它的本义是意志自由,意味着人们可以选择善或恶。
第二层次的自由使人们摆脱世界的暴政,区别于奴隶而成为自由人,区别于臣民而成为公民;但它不能阻止人们以自我为中心,因为它的初衷是独立,这正是它的意思。做你自己的主人。因此,第一种自由使人摆脱自然的他律,实现人的自律;第二种自由可以让人们摆脱世俗的奴役,在能够自律的同时,也表现出自身的局限性,即受制于外在的法律/法则。内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这指出了人对神法的需要,也就是对第三层次自由的需要。
第三层次自由的实现只能依靠信仰和随之而来的仁慈/大爱,而这种信仰只能依靠神的恩典。正如保罗所说:“因为在基督里……唯有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是有效的。” “基督释放了我们。”这种自由来自于上帝赋予的信仰,这是一种超越他律和自律的神圣法则,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到自身神圣基础”的自律(P.)。由此,人才可以“为所欲为,不逾矩”。所以我们可以说,信仰带来了这种程度的自由!
因此路德说:“基督徒是所有人完全的自由主宰,不受任何人的管辖;基督徒是所有人完全忠诚的仆人,受所有人的管辖”(《基督教自由》)。
总之,信仰与上述三个层次的自由的关系,依次可以说是:“信仰在善恶选择时照亮自由;信仰在改造压迫制度时促进自由;信仰促进自由”。当信仰带来自由时,就获得自由”!
2. 理性
路德曾猛烈攻击理性,尤其贬低理性在信仰中的作用。普遍关心信仰问题的现代人或许不会关心路德是否是反理性主义者的学术争论,但他们不禁会思考“理性与信仰”之间看似矛盾的问题。这种矛盾因路德的著作而变得尖锐。许多有神论者和信仰者,就像许多无神论者和理性主义者一样,相信信仰和理性相互冲突,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这是很多中国教会的“反智主义”,也是很多中国知识分子远离基督教的重要原因。
在路德时代,对理性的普遍理解不可避免地受到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学者们所讨论的理性大多是现代狭义的理性,因此常常与信仰并列或相对立地讨论。这就是路德对理性进行猛烈批判和攻击的基本思想背景。在宗教改革引发的世界现代化(广义上的全球化)进程中,人类生活或生存经验的迅速扩张,必然导致哲学家或思想家对理性概念的重新思考。
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大发展是理性概念的显着扩展。由于康德哲学、精神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甚至逻辑经验主义等流派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理性的认识应该从古代和中世纪粗略狭隘的概念转向近代更为精致的概念和现代。更丰富、更广泛的概念,从注重理论、计算、主客体对立等的概念,转变为兼顾生活实践、价值判断、主客体整合等的概念。至少,我。康德的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学说、韦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学说、蒂利希的技术理性与存在理性学说等,这一非常重要的理论发展,使得“理性与信仰的对立”观点基于已经远远落后于人类思想发展的狭隘理性概念。现在,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实践理性”、“价值理性”、“存在理性”不仅与信仰不冲突,甚至是通往信仰的道路,或者说信仰可以得到理性的支撑。
因此,以“理性概念的扩展”为分析视角,重新审视路德的论述,重新分析他的极端,完全可以看出马丁路德大学,扩展的理性概念实际上与基督教信仰是根本一致的。
让我们以基督教信仰的一些基本观点为例,看看对它们的信仰是否符合理性,或者是否比反对的观点更理性。
第一点是“创造”。首先,相信我们面前的世界(即事物的整体)有原因比相信它没有原因更合理吗?从人类的经验来看,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经验和头脑告诉我们:事物不能自行产生,一切事物都是由其他事物引起或引起或产生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原因,即使我们不明白那个原因。因此,相信世界有原因显然比相信世界没有原因更为合理。
其次,对于世界的成因,古代各民族有很多描述(即创世神话)。当我们比较它们时,如果我们明白我们正在谈论从无到有的分歧,那么说一物之前还有另一物,或者一神之前有另一个神,那是荒谬和无关紧要的。因此,我相信,它不属于这个世界(无论如何使用),上帝通过称呼他的名字来创造一切,显然更合理。
第二点是“救赎”。首先,一切作为结果的事物都包含着人类的理性和感性,所以作为原因的神也必然是理性和感性的。这种信念,与说非理性、无情感的人会创造出理性、感性的人相比,显然更加合理。
其次,拥有创造万物的自由和权力,以及理性和情感的上帝,发现他所创造并赋予其宝贵特质的人类滥用了自由,偏离了目标,陷入了罪恶之中,并将试图纠正他们,把他们从罪中拯救出来——相信这件事比相信他会忽视它或什么都不做更合理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第三点是“道成了肉身”。首先,考虑到受造者与造物主之间的差距太大,前者无法理解后者,就像陶器无法理解制陶者一样,所以神道成肉身来到人间,向人传道教导,受苦受难,为赎人们的罪而牺牲,并复活升天。相信并继续保护人类——相信这种方法比相信任何其他方法更合理吗?
其次,人们可以想象的其他做法,比如把人变成只能顺服神而不能作恶的人,就意味着剥夺人的自由,把人变成动物,从扩展理性的角度来看,这更加不合理;因为,实践理性告诉我们,道德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价值理性告诉我们,我们相信自由具有很高的价值。存在理性告诉我们,精神存在必须包含自由。因此,我们相信,给予人类自由的仁慈的上帝也会剥夺人类的自由,让因自由而美好的世界变得单调。在一个无聊的世界里,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
总之,基督教信仰并不反对理性,而是得到理性的支持。
3.爱
路德对“因信称义”的强调,让很多教会和很多人质疑“信还是爱”哪个更重要,甚至可能只注重一个而忽视另一个。
如果我们不局限于路德的一些论点而忽略其他论点,我们就不应该出现中国教会中一些辩论中出现的那种分歧。以上述所谓的“路德对联”为例。之所以说“基督徒是万物的完全自由的主人,不受任何人的管辖”,是因为他的主人是神,只有神;之所以说“基督的门徒是所有人完全忠诚和服从的仆人,服从所有人的统治”。这是因为他的主人要求他爱人如己,服务他人。
还有,“因信称义”是否意味着“充满邪恶的人只要相信就可以上天堂”? (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家路大吉的这一说法代表了很多人的质疑。)一方面,我们可以用路德自己的话来回答:“信仰并没有使我们与行为分开,而只是使我们与错误的行为学说分开”。 ”。信徒必须“做讨神喜悦的事”,不可犯恶事。如果犯下恶业,就不是真正的信徒;如果犯了罪,就不是真正的信徒。另一方面,如果加害者真心相信、真心悔改,得到宽恕也是合理的。就连佛教也有“放下屠刀,立马成佛”的说法。说什么!
因为“谁有真信,谁就有真爱”,信与爱不但不冲突,而且相辅相成。路德也说过:“基督徒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基督而活,为基督而活”。邻居住着。他因信为基督而活,因爱而为邻舍而活;凭着信心,他超越自己,来到上帝面前;因着爱,他降到了自己之下,降到了他的邻居”
在这里,“信”和“爱”的基础和重要性是什么的问题就应该得到解决——正如善行是信的果子,仁是信的证明。信心是人与神之间最重要的;爱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事情。
希望上述思想能够为理解路德三大主题、澄清其中产生的困难提供参考。
2021年1月15日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
转载自舒中欧人文研究交流中心 作者何光虎,1950年出生,198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名誉教授。主要从事宗教学、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等领域的研究。着有《百川归海:走向全球宗教哲学》、《天人界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