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人老了,为什么儿女都嫌弃?!

人老了,为什么儿女都嫌弃?

更新时间:2021-07-28 00:58:25作者:admin2

人老了,为什么儿女都嫌弃?因为人老了,钱少了,身体差了,唠叨话多了,卫生整洁没年轻时那么讲究了,而且思想看法想法都有差异。没有孝心爱心的儿女都会嫌弃老人。但是他们也有年老的一天,希望做出好榜样,做个尊老爱幼的好父母,子孙后代来相传!

怎么做能尽量使得自己的孩子不成为熊孩子?

“熊孩子”是专指那些淘气顽皮,不守规矩,没有礼貌,经常搞破坏的孩子。这类孩子在家里都被当成宝,可是到了家庭以外任何地方,都常常招人不喜欢。可以说,“熊孩子”属于家庭教育失败的典型,凡是想把孩子教育和培养好的家长,都需要在这方面加以注意,那该如何防止家有“熊孩子”呢?下面我给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家长要有从小培养孩子遵规守矩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起内心秩序感。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家长必须要牢牢记住!因为国法、家规和校纪,都是约束每个人行为的最起码准则。而在家庭教育的功能里面,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一定是先从家里开始,再延伸到学校里,最后才是触及社会。从遵规守矩方面来讲,本身并不难理解,但是对家长们来说,恐怕最难的就是在家里订立家规了。原本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家规是很重要的维护家庭秩序的工具,但随着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家规,必然无法帮助孩子建立起内心的秩序感。

第二,家长要始终坚持对孩子进行遵守家庭规则和学校纪律意识的培养。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遵守家庭规则和学校纪律意识培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认知和分辨力必须要优先进行。因为孩子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密切相关,再严谨的家庭规则如果孩子不理解,可能就记住,或者在你们面前孩子暂时遵守,离开你的监督孩子就行为失控了。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家规和校纪内容教学时,家长一定要结合具体事进行情景教育,既让孩子容易理解,也容易让孩子记住。在教学时,家长需要引入“好孩子”概念,既遵守了家规和校纪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只要孩子做到了,就及时肯定和赞赏,从而让孩子在大脑里建立起遵守规则和纪律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第三,结合一日生活和不同的场景,对孩子进行礼貌习惯的培养,规范孩子言行。

如果你去观察那些“熊孩子”父母,你会发现他们几乎普遍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礼貌习惯的培养,包括他们自己也属于缺乏礼貌意识,常因言语粗鲁,行为自由散漫,而让人所不屑。其实对孩子进行礼貌习惯的培养一点都不难,先从家长自己礼貌习惯自我养成着手就可以,结合一日生活的细节,让孩子看到你怎么做,怎么说,然后再告诉孩子为什么爸爸或妈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当你坚持久了,就会让孩子大脑里建立起深刻的讲礼貌的好习惯了。

第四,在对孩子进行讲礼貌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家长需要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幼儿还是儿童,都缺乏行为自控力,那就需要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格外注意锻炼孩子的自控力。要想做到这点,必须要考虑引入合理的奖惩机制。当孩子因为讲礼貌做的很好时,家长需要及时进行肯定与赞美,让孩子建立积极的大脑条件反射,为了固化这种反射弧,有时也可以偶尔来点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因为自己讲礼貌受到奖励而特别开心。而当孩子反复在某一行为细节上不讲礼貌,不听劝阻或警告时,需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惩戒。但是需注意,惩戒方式需平时约定好,不能乱惩罚孩子。

第五,结合爱的教育,让孩子拥有同情心,愿意去帮助他人,愿意与他人分享。

很多“熊孩子”因为在家里经常被溺爱,且没有家规作行为准则,自然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对还是错。而当家长知道重视对孩子进行遵规守矩好习惯培养时,还不要忘了,要结合爱的教育,让孩子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小伙伴在一起时,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如愿意和别人一起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玩游戏;如看到小伙伴不开心时,愿意去陪伴和聊天,让对方因为得到关爱而情绪好转;如愿意把自己的玩具、书籍、零食拿出来与小伙伴一起分享等。当这些活动经常搞时,你的孩子会成为一个内心情感特别丰富的好孩子,而可是高情商的基础啊。

结束语:“熊孩子”现象,尽管暴露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但是却成了很多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的反面教材。而你在培养孩子好习惯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那些“熊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说出TA哪些行为做的不好,则可以增强孩子的分辨意识,只要家长稍加引导,就能让孩子反感这种不良行为,自己本身不会去模仿。好孩子,是由好父母精心培养,你愿意让孩子成为有良好修养的好孩子,而去下功夫教育和培养孩子吗?我相信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