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26 19:05:27作者:佚名
墩子街原名墩子街,北连仙国市街,西连英林街,东连农学院街,南连顺城东街。长约190米,宽约5米。
敦直街位于老城西南角。据《旧城志》记载,旧时街上有一座青石大码头。若有高官视察工作,下级官员常常跪在码头上迎接,故名“墩子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墩子街改为“墩子街”洛阳市第一中学,取“仁人志士千里志”之意。这里的老居民陈师傅说,从农晓街到英林街这段路以前叫木牌坊街。更名时留学之路,又称“墩直街”。
“那块大青石早就消失了,现在,再伟大的官员,也不用跪着去接他了!”谈起大青石的下落,陈大师开玩笑道。他说,以前这条街上居住的居民大多是普通老百姓,靠做体力活和做小生意谋生。
安国寺:“隐藏”在市井里的千年古寺
我们在陈师傅的带领下,在一个不起眼的街道岔路口向东拐,走进了一个大院——原市一中的家庭大院。它原是一座千年古刹——安国寺。据史料记载,安国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年—874年)。它坐北朝南,矗立在漕河新滩以北的一处高崖上。
据寺内石碑记载,安国寺围墙长十余丈,南面三尺高台上有牌坊式山门三间。中间有一尊大“佛”,两侧有出入口。门前有一对大石狮子。
走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歇山式的“天王殿”。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周围有斗拱,上面覆盖琉璃瓦。屋脊和飞檐两侧都有大龙吻,颇有唐代风格。大雄宝殿是第二大殿。亦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屋顶为琉璃瓦,飞檐。供奉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十八罗汉。第三殿为藏经楼,为硬装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它有两层楼。一层为客堂和方丈室,二层为藏书室。据悉,安国寺藏经书曾是洛阳各寺庙中藏经最多的,可供全省寺庙借阅。
千年沧桑:经历风风雨雨,亟待修复
据介绍,该寺在宋、金、元时期名气不大,曾多次进行大修葺。明太祖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寺内置僧岗寺,辖河南府一府十二县僧众。
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河南寺庙联合捐资,对安国寺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这次大修,对所有正殿、走廊进行了整修洛阳市第一中学,拆除了严重受损的钟鼓楼和城门,在城门原址上重建了一座二层楼房,下有过道,上有钟楼,并将“安国寺”更名为“钟楼寺”。嘉庆末年,在知府亲自干预下,恢复“安国寺”之名。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冯玉祥在河南发动灭佛运动。河南寺庙遭受空前浩劫,安国寺也未能幸免——佛像全部被毁,寺内书籍全部被烧毁。
新中国成立后,安国寺成为洛阳市第一中学东校区校址。 20世纪50年代末,一中初中部和高中部分离,这里成为高中部校址。 20世纪70年代,这里成为第一中学的家属住宅。如今,安国寺仅存的天王殿平台和大雄宝殿已破败不堪,急需修缮……
见习记者 姜春慧 通讯员 孙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