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4 17:15:48作者:佚名
"中考体育改革给家长、孩子带来紧迫感的同时,也引起了体育课设置、运动场地开放、课后锻炼等问题的讨论。"
相信近几年来很多小学、初中学生的家长,生活里肯定充斥着不少关于体育中考的话题。
各地不断出台的各类体育中考改革的政策,更是让家长和孩子为体育锻炼绷紧了神经。
的确,这几年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的状况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不仅仅是小胖墩、小眼镜的人数呈上涨趋势,在体育课上跑几步就累,站一会儿军姿就晕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考试就成了能够迅速见成效的手段,中考让孩子的体质在一段时期内得到快速提升,出现高一体质最强的现象。
但是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再也不愿意参加运动,甚至对体育厌烦,导致高三乃至大学,体质又呈“断崖式”下降,让当初为了考试而参加的体育锻炼变得毫无意义。
而随着“体育进高考”这个想法的提出,相信青少年的体质还会再一次得到提升。
但是,考试只是阶段性战略,体育发展不能只靠考试来实现,不然会适得其反。
其实,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让体育成为主科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习大大近期在三明市考察调研时指出,“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我们建设体育强国,也是为了让全民体质都得到提升。而青少年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人群,让他们养成终身喜爱运动的习惯,才是目前体育工作的重点。
但这个目标绝不是靠考试来实现的。
那这个习惯如何养成?
有人说养成一个习惯只要连续做这件事21天就可以,那我就想问有多少家长能保证自己的孩子有时间、有场地随时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呢?
每天放学,大多数孩子回家就是作业,有些孩子还有各种补习班。而最容易养成习惯的小学生,接送都是问题,谈何运动。
“家里没有老人接送孩子,每天孩子放学我们还没下班,夫妻俩只能换着请假接孩子,很闹心。”一家长表示。
“对于不少家长而言,尽管家里有老人可以接孩子,但孩子接回家也只不过是”放养“。不少爷爷奶奶也未必能管得住孙辈,只能任由他们自己。”铜陵市教育局党委委员、铜陵市教育局副局长徐磊表示。
那么,三点半放学后的这段时间,学校能否利用起来,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呢?
其实,已经有很多学校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资料图)
据报道,安徽省铜陵市田家炳小学不少学生放学后没有去课外班,而是留在学校参加“快乐三点半”活动。通过挖掘本校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引进校外体育俱乐部资源,学校在下午放学后开设了免费的、学生自愿参加的文艺、体育课程。
当然,不只是安徽,北京、广东、陕西、河北、安徽等多个省市的部分小学都在开展“课后三点半”体育活动,体育课时增多了,体育运动越来越成为常态。
宝鸡市三迪小学的学生下午放学后在学校进行足球训练
当然,由于受人员、经费等因素的制约,这种形式在所有学校实行还需要时间,不能一蹴而就,但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场地。
虽然2015年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场馆设施条件均有较大改善。
但是,放假是学校场地不开放;较远的社会收费场地又给家长带来经济和时间的压力,为很多孩子运动带来影响。
就拿北京来说,周边远郊区县孩子运动场地一般也是和社区健身设施在一起。先不说场地是否正规,就是安全问题也很严重。
大家一定还记得发生在地坛公园大爷健身撞飞小女孩的事情吧,这种教训我们要吸取。
也有网友表示,只要将体育作为主科进行考试的安排,家长、孩子自然会想办法找场地自己进行锻炼。
但客观上,家长有无时间,周边是否有合适运动场地,还是制约着体育运动的开展,不是可以跳绳的地方就可以打篮球,必须有场地。
前面我们也说了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练体育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是要督促孩子养成运动习惯。
也许有人会说,去参加培训班啊。不错,孩子想运动,想要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参加培训是必要的。
但是,培训班课时是固定的,平时呢?孩子想运动却没场地,相对于培训班上课来说,少了无拘无束奔跑的乐趣。
没有乐趣,又怎么让运动成为习惯呢?
今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足球场地对外开放和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这让我们看到了场地自由的希望。
而来自中国政府网“教育部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做好已建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的信息,也让我们看到未来孩子运动不再为找一处合适的场地而犯愁。
我想说,如果孩子能像那些体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孩子一样,每天都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自由奔跑,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爱上运动。
所以,我们要集合各方力量,利用好三点半后放学时间,开放校园体育场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采取合理合规的方式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给孩子制造养成习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