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2 09:06:49作者:佚名
() 摘要: 本文是一个利用多种疗法和手段进行自我意识辅导的案例, 作者运用不同疗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消除来访者心中的苦恼、 行为上的障碍。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自我形象 一、 个案的基本情况 1、 蔡 XX, 女, 17 周岁, 我校高二学生, 敏感自卑, 不善言辞; 2、 父母都很疼爱她, 在家言行谨慎, 害怕受到父母的责骂; 3、 在班级里, 胆小怕事, 不敢主动与别人交流, 很孤独, 有种被人排挤之感; 想改变现状, 结交一知已; 4、 对自己体形、 外貌很自卑, 想从学习上弥补又觉得无能为力, 不敢请教老师与同学,怕被人讥笑或冷落; 5、 与别人发生冲突时, 不论谁是谁非, 都主动向别人道歉, 想息事宁人; 6、 不敢跟男孩子讲话; 7、 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 羡慕那些伶牙利齿、 幽默的人。 二、 情况调查 1、 据蔡 XX 同班同学反映, 她在班级里与同学交流较少, 没有与同学发生过矛盾; 2、 大部分科任教师不认识她或叫不出她的名字; 3、 班主任对她的评价是: 很乖, 心事重。 三、 心理分析 1、 从小受父母宠爱, 有依赖性; 2、 胆小怕事, 行为退缩, 心理自卑; 3、 处处委曲求全, 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
4、 来访者在陈述时, 多次落泪, 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四、 辅导过程 1、 积极同感, 建立互信的咨询关系。 学生: 老师, 我现在很痛苦, 在班级里有一种被排挤的感觉。 教师: 有这种被排挤的感觉的确令人痛苦, 你能举个例子吗? 2、 积极引导, 最大程度的宣泄不良情绪。 在分析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后, 我认为解决她的问题的首要步骤是让她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 减轻心理负担。 于是一步一步地引导她, 让她讲出困惑, 不做任何评价。 3、 共同分析困惑的原因, 商讨解决方案。 蔡 XX 在第二次来访时, 脸上有了笑容, 我知道第一次情绪宣泄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咨询不能停留在这一层次上, 下一次就是帮助她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 我让她回忆上次咨询过程中提到的种种困惑, 并帮助她剖析困惑产生的原因。 比如她讲到她胆子很小, 不敢与别人争辩时, 我分析到: “胆子小”是人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人因为时常怕自己的身体或心理受到伤害, 自然地产生一种回避行为。 其次, 根据她的基本情况, 告诉她有回避性人格特征的倾向, 并将这种人格障碍的特征向她说明,同时布置了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的作业: 第一星期: 每天主动与同学(或室友) 交流自我意识障碍, 至少三句话, 记录并写出感受。
第二星期: 每天主动与认识但没有讲过话的异班同学交流, 至少三句话, 记录并写出感受。 这一环节本人利用了行为疗法中的“塑造”技术, 目的是克服来访者交往障碍。 4、 修正辅导目标, 建立来访者积极的自我形象。 第三次来访时, 蔡 XX 很兴奋, 她高兴地告诉我她结识了几个外班的同学, 也敢与同班同学多聊一会儿了, 不过她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可能不是新问题) 即她最近两次感到被男生取笑、 侮辱。 她说: “老师, 昨天我在路上走的时候,有几个男同学在后面议论我长得不漂亮自我意识障碍, 他们说想吐, 我很难过。 ” 从蔡 XX 的叙述中, 我深感前一阶段辅导出现的偏颇, 表面上蔡 XX 的问题属于人际交往障碍, 实际上根本的症结应是蔡 XX 没有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 因此我修正了辅导目标,转到了培养积极自我形象及建立自信心上。 首先, 我耐心听取她的陈述, 确定她的烦恼是自己感觉还是事实, 她有时肯定, 有时又说 “我感觉… …”。 在这个过程中, 我积极地回应她的委屈。 其次, 我采取了“空椅子”技术, 让来访者重新温故旧行为, 消除她的不安情绪, 例如: 某男生: (指着蔡××) 这个女孩好丑, 看了她我都想吐。
蔡××: (积极回应) ①虽然我很丑, 但我很温柔, do re mi····②你还是学生吗? 这样侮辱人, 你不配穿校服, 没有素质, 我还想吐呢! 在引导蔡××积极回应中, 我看到她那自信的神情。 这个辅导没有结束, 我在等待蔡××的下一次反馈。 本各个案辅导我觉得不是很成功, 但有几点体会: 第一: 辅导老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 要善于总结, 有从现象发现问题实质的能力。 第二: 建立师生互信, 同感很重要; 第三: 要深入地调查, 找出问题的症状; 第四: 尽可能取得蔡××周围人的配合; (如班级、 家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