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7 07:09:40作者:佚名
解锁上方蓝色文字【兴凯湖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图文/王永刚
“八一农业大学”旧址
“八一农业大学”旧址现为农垦高级中学
《8月1日农业大学》新校区现场(资料图)
黑龙江八一农业大学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是一所具有完整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培养教育体系的省属全日制普通大学。 是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所具有典型2015年全国毕业生就业经历的大学诞生于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密山市。
王震将军在密山火车站组织北大荒开发建设宣誓大会(资料片)
王震将军视察垦区建设(资料片)
王震将军带领“八一农大”师生参与青年水库大坝建设(资料表)
王震将军带领“八一农大”师生参与青年水库建设(资料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1958年10万转业官兵在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浪潮中创办的。 由原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创办,并担任首任院长。 。 1973年,学校划归农垦部黑龙江省管理。 学校原址位于密山市培德镇。 经省政府批准,学校于2003年10月迁至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
早在1947年,当人民解放战争转向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按照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为了迎接“全国解放,组织亿万农民走集体化、机械化生产道路”,在“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的指导下,大批部队和地方干部搬迁从战场到北大荒,为美丽富饶的北大荒而战。 从此八一农垦大学宿舍,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开始了。 不过,当时规模还没有那么大。 国家解放后的几年里,国家发展得比较快。
1955年8月14日,王震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交了《北大荒开发报告》。 《报告》提出了开发北大荒的重要性。 在饶河三县建立综合性半机械化农牧企业……”1958年3月,中央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转业官兵开始从全国各地大规模向北荒进军,截至5月底,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已有8万余官兵进入黑龙江垦区进行休养生息。包括7个建制预备役师、4所军医院以及随军家属,号称“十万”大军。大量复员官兵及其家属的涌入,搅动了原本已蛰伏了数千年,很快,黑龙江省的国有农场突然增加到80多个,人口达到50万以上。
期刊(信息表)
“8 月 1 日农业大学”的信笺(1980 年代)
垦区生产快速发展虽然开创了新局面,但也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人才短缺尤为突出。 为适应农垦事业发展,满足农垦区对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王震和农垦部党委决定在农垦部建立一所自己的大学。东北垦区。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黑龙江八一农业大学”应运而生。
满洲国时期八一农垦大学宿舍,日本人组织中国工人在东安省密山县修建满洲铁路(资料片)
日本人在培德山修建的水塔,“八一农大”整个校园的供水就靠它了
生长在“八一农业大学”旧址周围的“桂子姜”又名“姜布拉”,是日本侵略者带到密山的外来物种。
满洲国时期,日本侵略者大举入侵密山。 为了掠夺自然资源和抵御前苏联,日军从关内俘虏了3000多名劳工,修建了密湖铁路。 1934年,日军进驻沛德后,在沛德设立管理部,由日本西尾东肥株式会社承建那里的军营等基础设施。 他们在培德火车站以北修建了变电站、上下水道、坦克跑道、武器库、军事礼堂、军事俱乐部、小学等设施。 所有项目均于康德七世(1941)完成。 至此,日本侵略者将边陲小镇培德建成了设施齐全的重要军事基地。
假期里“八一农大”师生常去的密山县(今密山市)东安街(资料片,1960年代)
《8月1日农业大学》老照片(资料表)
1945年8月,前苏联对日宣战。 日军逃跑前放火烧毁了裴德驻地的部分军营和房屋。 再加上战争造成的破坏,地面上的建筑设施基本成了废墟。 然而,地下基础设施仍然完好无损。 随后,第359旅第5团和第四野战军第61师战斗团驻扎培德,修复利用了日军留下的一些房屋。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建立了第二十六军医院。 1956年,黑龙江密山农业学校利用陆军医院的一个病房,修缮8间平房作为校舍。 当时农垦部领导认为,沛德是一个有铁路、公路,交通便利,还有日军留下的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可以利用的地方。 附近还有一个大型的军队医院,这里应该建一所学校。 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建设费用。 于是,农垦大学在培德成立。
《8月1日农业大学》老照片。 王震校长(后排右四)与部分领导、老师在校门口合影。 站在后排的人(右一)是钱建科(资料表)
1958年7月19日,根据农垦部和王震的指示,铁道兵农垦局决定在密山县培德原黑龙江密山农业学校校址上办学,本着“反大学”的宗旨,建立铁道兵农垦局农业大学。 王震提名后,农垦部党委决定,中共牡丹江地委书记、农垦局局长王景坤兼任农垦部党委书记。学校由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兼任校长。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原名“铁道兵农垦局农业大学”,不久更名为“8月1日农学院”。 1958年10月,王震在全校会议上说:“以8月1日命名农业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培养红军和红军。”培养专业人才,以便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武装垦区。”1959年5月,学校正式上报农垦部,要求学校定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同年,国务院教育部批准了这一请求,学校校名由王震亲自题写,并将“校庆日”定为每年的8月1日。
钱建科副教授参与创建“8月1日农业大学”
参与创建八一农业大学的退休副教授钱建科回忆,建校之初,正值我国困难时期,物质匮乏,各方面条件较差,无法满足学校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最低教学和生活需要。 加之当时实行“学校大学”,上级布置的生产任务十分繁重。 师生经常参加开荒、种植、秋收、水利建设、伐木、基础设施、工业副业生产等紧张、重体力劳动。 “当时,学校的师生一边建设,一边工作,一边教学,非常辛苦!建校时很多老同志都患有风湿等疾病。” 80岁高龄的钱先生感慨万千。
“八一农业大学”早期(1950年代)使用的平铲
“八一农业大学”早期(1950年代)使用的铲子
「八一农大」建校初期(1950年代)使用的锻造镰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密山办学已有45年历史。 该校毕业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 他们为国家和垦区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巨大的贡献。 57年过去了,原黑龙江八一农业大学已经搬离了它的摇篮密山。 无论搬到哪里,这所大学的老领导、老教授、毕业生都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密山。 是的,密山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摇篮; 他们把青春岁月和辛勤劳动留在了密山; 他们把亲人和牵挂留在了密山; 他们还在密山留下了军事垦荒文化; 密山,他们有着近半个世纪无法抹去的恋情。
校徽(数据表)
“八一农业大学”荣誉证书(1980年代)
《8月1日农业大学》借书证(1980年代)
「八月一农业大学」教职员员工证书(1960年代)
“八一农业大学”毕业证书(1980年代)
43万密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八月一农大”。 热情好客的密山人民始终欢迎“八一农业大学”的师生回到家乡,看看他们曾经耕种的土地,参观他们曾经参与建设的地方。 将军湖(青年水库)和学校建设新区已经出现。 尝尝兴凯湖、蜜山的野味,重温密山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