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14:12:02作者:佚名
官方小说并不是一个标准化术语。 普通读者的理解一般是指以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描写和揭示官员腐败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文学作品。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官场小说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段来反映生活的小说类型。 这是作家以独特视角观察以中国政治官员为核心的公众生活、执政能力和社会现实,以及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的小说。 文明现状与进步。 在很大程度上,官场小说的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纯粹的文学意义。
据考证,“官小说”这一名称是在王跃文的小说《国画》出版后被正式提出的。 1998年,王跃文撰写《国画》。 在此之前,陆天明于1995年写出《天在上》,周梅森于1997年写出《人间正道》……此后,官方小说无数,连袁都曾入狱。 官员们也开始创作官方小说。
被判入狱11年后,因嫖妓名声被捕的周九庚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话题。 他说,他在看守所里写了一本35万字的官方小说。 周久耕说,他写小说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排解看守所里的无聊; 二是总结自己多年来对官场和生活的一些感悟。 很多人对周久耕的小说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谁关注官场小说? 调查显示,党政机关公务员占30.5%,工商企业工作人员占27.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0.3%。 三者合计占读者总数的79.7%。 近80%的人读过官场小说,这也印证了官场小说持续升温的现实。
作家李广森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他和一位导演朋友约会吃饭。 餐厅外,一家小书店正在向导演兜售李广森的新书《观道:机关生活养心笔记》。 这位导演朋友随便翻了一下,觉得内容不错,就想买。 李广森把他拉到一边说道:“那是盗版,你想看的话,我车里有正版。”
“其实我的书并不是官方小说,只是记录了在机关工作和生活的一些经历,因为涉及机关生活,所以也被炒作成所谓的‘官方小说’。” 李广森告诉记者,“有一本盗版书叫《如何做官》,是以我的名义出版的,但根本不是我写的。”
早期作品充满“现实关怀”
中国人对官场小说的关注由来已久。 清末民初,出现了描写封建社会官场的小说,如《二十年见识的奇异时局》、《官场的模样》、《花中花》等。罪恶之海”。 被授予“晚清谴责小说”称号,跻身名著之列。 。 今天,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官场小说又重新繁荣起来。 近年来畅销的官场小说有《驻京办主任》系列、《秘书长》系列、省委书记系列、《临时职务》系列等。
曾创作红极一时的《国画》的王跃文认为,只有官场传统,才有官场文化、官场小说。 官场小说的流行,源于其“现实关怀”。
1999年,王跃文以一本名为《国画》的书拉开了他的“官场小说”的序幕。 随后,他的《官春秋》、《无此事》、《官无故事》等相继上市。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生动地描绘了“官场”的腐败。 在“官场”中,一些官员的升迁夹杂着一系列复杂的背景。 有些高官表面上看似冠冕堂皇,但背后却充满了虚伪、欺骗、残酷、色情、颓废等行为。 王跃文把腐败分子写得很人性化,但越是这样,小说对“官场”生活的揭示就越真实、生动。 读者对小说情节的深层社会背景产生深刻的思考。
周梅森的《中国制造》和龙志毅的《政治》描写了高级官员的生活和工作作风,展现了领导干部提拔鲜为人知的具体操作,具有相当大的“内幕效应”,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我还是比较认同一些早期的官场小说的。” 中国检察院出版社副社长赵志刚告诉记者,此类小说包括周梅森的《人间正道》、张平的《国家干部》、陆天明《书记》的《省委》、王跃文的《国画》、尹鸿东的《境界》等,他认为这些作品的视野源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场景,全方位地展现了其中的各种人物。方式,演绎积极力量的英雄气概和时代正气。 读来荡气回肠,让人看到国家和社会的希望。 地点。
互联网的力量正在搅动传统官小说的创作、出版和发行。 例如,洪芳的《秘书长》最初发布在天涯社区。 后来被出版社的编辑发现并出版了。 被网友称为“官场职场教科书”的《男人战》一开始也在网上出版。
某知名图书网站编辑告诉记者,官方小说受到关注,不仅说明作品本身具有良好的可读性,还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满足了读者不同阶段的需求。
“官场小说大行其道的背后,是一种窥探意识。” 赵志刚表示,官场离老百姓很远,大家在主流媒体电视、报纸上看到的只是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 很多官场小说的作者都有这方面的政治经历和经历。 在他们的书中,他们揭示了官场的复杂性,一场名利场,并描述了相互冲突的权力斗争。 普通读者从官员的命运起伏中寻求心理补偿,部分满足了他们的偷窥欲和好奇心。
官场又称“官场”,官场小说呈现了这个特殊而神秘的境界中的权力潜规则。 一些年轻公务员寻求如何晋升官场的指导,把官场小说视为寻求政治经验的“官经”和一门“术”。 这也是官场小说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远离官场的平民,我饶有兴趣地读到了这些文字。因为其中描述的一些事情我们外人并不知道,但它们却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有网友写了这样一段话,认为新词条《官场里的人》可以通过小说来熟悉官场、了解官场,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曾有博文称王跃文的《中国画》是“一本拯救大学生10年奋斗的成功书”。 甚至有读者称赞《沧浪之水》是“当代公务员的教科书”。
事实上,这不是官方文化
官场小说的流行引发了人们对官场小说现象的研究和评论。 有人将其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由维新文学转型而来的现实主义小说,如柯云录、张平、陆天明、周梅森等作家批判时弊、揭露社会黑暗、批判腐败的作品。 他的故事常常涉及邪恶而不是正义。 最终,腐败分子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第二类是类似黑幕小说的官场小说,代表人物有王跃文、王小芳等。 他们有在政府机关任职的经历,用细笔勾勒出一些社会黑暗,用人们的文字记录了数百名官员的事迹,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类描写官场小人物的挣扎以及大官身边小人物的挣扎,成为官场小说的典型,如萧仁甫等作家的作品。 书中的人物有上进心,渴望被尊重,想要过上体面的生活。 有的抓住了机遇,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有的则经不起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弃矛从政,倒在了奋斗的道路上,从而产生了各种仕途进退、官场沉浮的悲喜剧。
第四类称为后官小说,加入了新奇、想象、夸张、临摹、克隆等手段,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产品。 这类小说以反腐为幌子,掺杂色情、暴力,以揭露秘密、隐私为卖点,满足读者的窥淫癖和好奇心,从而实现市场销售,成为一种非艺术商品。
“出版商逐利趋之若鹜,结果就是大量粗制滥造的官方小说充斥图书市场。” 赵志刚告诉记者,“如果你在书摊上仔细翻看,就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作品已经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和宣扬力。 金钱交易和色情交易让人们意识到小说已经成为文学中的肮脏之地。”
后官小说充满危险英语作文,引起业界关注。 洪芳指出:“官小说有变成黑幕小说的危险,这是官小说的错误道路。”
据出版行业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热销的现代官场小说有200多部。 其他自出版、质量低劣的官场小说在市场上也屡见不鲜,而且大多是抄袭、克隆。 从省委书记到县局领导,从书记到官员身边的司机、保姆,都写完了。 很多作品都有相似的情节和重复的内容。 后官场小说主要揭露黑社会、权势、奢靡、色情等,但不延伸到官场之外去探讨人性。 他们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他们抛弃了文学的神圣使命,将中国小说的创作引向绝境,令人担忧。
““不。 2号长”、“秘书长”、“接待主任”等,让读者了解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等。 赵志刚认为,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的官场故事告诉读者,当官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比任何其他学科都需要更多的智力和情商以及运用智慧和谋略。在世界上。
“他们都是在教你如何与他人战斗,以及如何通过任何必要的手段向上爬。事实上,这不是官方文化。” 李广森表达了对流行官场小说的不屑。 他说:“有一些官方小说通过揭露所谓黑幕来吸引眼球,也有一些像《官方风水师》这样的低俗作品,完全是在误导读者。”
让它恢复原来的样子
“反思官场小说的泛滥,不禁让人想起尼尔·波兹曼的名著《自娱自乐至死》。” 赵志刚告诉记者。
这本书写于 20 世纪 70 年代,其主要观点是“严肃电视”这个词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 每个人都在表演,而电视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娱乐的声音。 。 电视时代是娱乐时代。 电视媒体形式本身无法承载严肃的思考。 所有的公共话语越来越多地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所有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没有怨言,甚至没有发出声音。 “结果就是我们变成了一个自娱自乐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当然无法预测20多年后互联网的兴起,但“娱乐至死”似乎指的是当前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到来,让很多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就连反腐败这样极其严肃的话题,也因为“雷政富”和“赵红霞”而变成了娱乐事件。
“看看现实社会中重庆的‘唱名打黑’、雷政富的情色视频、编译局局长易俊卿事件,还需要官方小说来解读吗?一切都是现场直播。” 赵志刚认为,面对娱乐,没有人愿意置身事外。 无论你如何定位自己,你都只是一个娱乐消费品。
要告别官场小说的“喧嚣”,回归本色,作者的指导思想至关重要。 赵志刚表示,这个理念应该是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 有了这样的“道”,写出来的官场小说就是一种教育,不是庸俗的展示,不是高深的“技艺”。
文学评论家谢锡章认为,“官场小说必须有出路,必须转型为政治小说,必须有勇气触及最棘手的问题”。 然而弃矛从政,要延续和发展《官场的模样》、《老残游记》、《海上花》等政治讽刺小说的传统,以及莫泊桑《美丽的朋友》等作品的出现,也需要作家要有较深的思想渗透力和高超的文学功底。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作品恐怕一时难以出现。
“官场小说应该投射的正确道路是让人们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法治,还有纯粹的官方治理。” 赵志刚表示,这是未来官场小说应该走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