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1 16:05:18作者:佚名
“初考成绩是428分,政治科目成绩是65分,比高考复试政治线低了2分,我就错过了复试。”
“初考成绩是389分,比我预想的要高很多,但复试成绩是390分,一分之差让我与梦想分开了。”
部分高校新闻传播学学术型硕士学位复试分数超过400分,较上年提高45分……
全国考研成绩公布两周后,近日,多所高校的复试线路和复试时间相继公布。 逐渐增多的考研复试线路,让很多考研生在考研成绩的“卷入”中束手无策,甚至在梦想中。 错过《爱情学校》复试的无奈。 有的因相似经历互相鼓励、重拾信心,准备等待调整或再次“战斗”; 其他人则准备寻找工作机会。
事故
“初试成绩是389分,比我预想的要高很多。” “但复试分数是390分,一分之差让我与梦想分开了。”
在社交平台的简短叙述中,小Y讲述了分数“389”给她带来的两次意外,以及她心情的起伏。
事实上,2024年国考还有很多“惊喜”。
教育部去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硕士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438万人。 这一数据意味着,考研报考人数在连续八年增长后出现下滑——比2023年减少36万人,下降约7.6%。
438万报考人数远低于此前部分媒体和网友预测的“2024年考研报考人数可能突破500万”。 当时,很多人提出了疑问。 考研人数下降是否预示着“考研热”开始降温? 2024年考研会更容易吗?
今年2月26日,全国多省份高校公布了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初步成绩。 随后,不少考研的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成绩。 他们中的许多人表示,他们的“初试成绩比他们预期的要高”。 其他人则给出了449分的辉煌成绩。
报考人数有所下降,初试成绩高于预期。 很多人都在期待国家公布,进入复试。
不过,2024年考研分数线并没有像一些人预想和预期的那样出现整体下滑的情况。
教育部3月12日发布的2024年全国招生考试显示,哲学、法学、文学、体育、历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专业硕士学位全国招生要求较去年有所提高。年。 工程、农业、军事科学、艺术学硕士学位国家标准与去年相同。 专科、硕士学位方面,法学、文学、历史学、医学等专业全国录取线较去年有所提高,教育学(除体育)、工程、农学、军事等专业全国录取线较去年有所提高。科学、艺术与去年相同。
近期,随着高校自我划界线的公布,一些考研生的心情从焦急的期待变成了失望和遗憾。
社交平台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是一名初考428分的考研生,却因政治科成绩65分(比高考政治线低2分)而错过复试。 -高考考研线)。 该考研学生申请的大学专业中,在复试名单内的初试成绩均不低于400分,外语、政治科目最低成绩为68分。
在社交平台上,有人反映自己今年考研初试考了398分,但所报院校专业仅排名第44位,无缘复试; 去年,他们取得了398分,在学院专业复试排行榜中排名第8。 。
评论区里,网友们为他们感到惋惜,不禁感叹考研的人太多了,高分太多了。
内卷化
很多研究生和考生对当前考研的印象之一就是考研分数线越来越“波动”。
确实有证据表明,考研分数线正变得越来越“体量密集”。
从2020年至2024年全国考研分数线来看,以硕士学位为例,2020年和2021年哲学专业分数线基本一致,较2020年分别提高了5分、10分、10分。 2022年至2024年的上一年; 教育国线波动上扬,2020年至2024年分数线上升近20分; 在此期间,全国文学线波动上升了10个点; 国家历史线在此期间波动上升了21个点; 工程国线震荡上涨21点。 在此期间,波动增加了9个点; 在此期间,艺术国线波动并上升了15个点。
从学校成绩来看,以湖南大学为例,该校2024年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基本考试成绩要求为总分376分,2024年学术型硕士学位复试线新闻与传播学院设定的新闻与传播专业高达413分,比进入2023年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型硕士复试名单的最低分368分高出45分。新闻与传播。
今年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复试成绩为390分,是该校参加的所有专业中最高的,该专业复试成绩比2023年的375分高出15分。
另外,以武汉大学文学院为例,2024年硕士语言专业类别复试线为商科120分,政治、外语67分,总分390分点; 事实上,进入复试名单的12名考生中,最低分是400分,最高分是444分,也就是说实际复试线是400分。 2023年学院大语类硕士复试要求商科课程单科成绩100分,政治、外语单科成绩55分,总分共 363 分。 可用计划有12个,统考通过人数为8人,即进入复试最低分数线为363分,比2024年降低了37分。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初试成绩看似不错的考生,却错过了梦想中的“爱情学校”的复试。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4年考研招生调查报告》也指出,专业间申请热度差异较大是近年来考研的一个重要现象。 大量理工科专业报考人数较少,而人文社科专业报考热度依然激烈,竞争激烈,内卷化严重。 报告以深圳大学为例指出,报考人数较少(预计招生比例小于3)的39个专业中,理工类专业34个,占比87.18%,而报考人数仅有5个。主修人文社会科学。 占比12.82%。 同样,江西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申请人数排名前20的专业中,只有理工科两个专业; 设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18个。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考研成绩“涉足”、“水涨船高”的,多是在人文社科领域。
归因
在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看来,如果要将其归咎于文科、社科专业的激烈竞争,确实是造成文科、社科专业严重“内卷化”的重要原因。部分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
陈志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研究生录取分数的升降取决于三个因素:报考人数、招生计划、试题难度。
“今年考研人数减少了,招生人数却增加了,为什么考研的复试人数不降反增呢?” 陈志文说道。 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考研报名的减少,只是把真正考研的人数“榨干了”。 ”。
陈志文解释说,从他了解的数据来看,随着近年来报考人数的快速增长,研究生招聘初审的缺席率也持续大幅上升;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虽然报考人数有所减少,但整个初审实际上已经完成,招生人数与去年相比有所增加,而不是减少。
在招生计划方面,今年3月初,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鹏在介绍去年全国教育发展基本情况时提到,去年招收博士生15.33万人,同比增加比上年增长10.29%; 硕士研究生招生114.84万人,比上年增长10.29%。 去年增长了4.07%。 去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接近60%。
同时,郭鹏表示,将稳步扩大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模,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到2023年,理、工、农、医硕士招生比例达到60%,博士招生比例达到80%以上。
“这意味着研究生扩招主要是针对博士生,去年硕士招生114.84万人,比2022年增加了不到5万人。可见硕士扩招是有限的,还不够。”对研究生复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 陈志文分析道。
近年来,有人认为,高校保考名额增多、统考名额减少,推高了考研统考竞争和复试分数的强度。
不过,《2024年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招生总量增长,保考名额数量有所增加,但保送生占总体招生计划的比例保持稳定,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 学生们设定了一条红线,不能超过招生计划的50%。 然而,不同大学推荐免试的学生比例差异很大。
对于考研试题难度,今年“初试428分未能通过复试”的考生将复试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政治科目“跛脚”,还有今年高分考生数量多、专业课分数宽松、复试缺失等问题。 单一主题行可以轻松控制每个专业的复试次数。
陈志文还指出,试题难度是影响考研复试分数线的最敏感因素之一。 考研复试的分数线可能与试题本身的难度和评分标准的严格程度有关,但没必要过多评价。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数出现波动是正常的。同时,这种波动并不影响招生的公平公正,因为申请同一专业的考生的评分标准和规则是相同的同一个机构。”陈志文说。
改变
部分专业考研成绩严重“内卷化”背后的一个现实是,多年来,文科生的升学和求职竞争比理工科生更为激烈。
“多年来,社会对理工农医的需求大于对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需求,因此招生规模相对较大,录取率和毕业后就业率也较高。研究生招生,包括高考,都存在文科专业比理工科专业竞争更激烈2023年同济大学录取分数线(2023-2024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也更高。” 陈志文指出,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应该早在新高考下的高中选科时就考虑到,避免认为文科专业比较好学、更容易考高的心态。随着分数的提高,他们纷纷选择偏向文科的学科组合,未来将参与更激烈的升学和求职竞争。
对于目前部分考生考研失利后选择“二战”甚至“三战”、“四战”的现象,陈志文表示,考一次失利后再次努力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三战”、“四战”现象,他是尊重但不认同的。 他认为,考研多年的考生需要思考清楚,考研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考研你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如果是以考研为名,啃老或者变相逃避就业,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失业时间太长,就很难融入社会,也很难找到找工作的动力。 更有可能避免。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话题逐渐进入专家学者和公众的视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赵世奎曾撰文指出,我国硕士学位教育已进入超大规模新阶段,迫切需要系统化的硕士教育。改革招生考试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
赵世奎认为,在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增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适应性,选拔出最适合、最优秀的学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与此同时,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毕业生直接进入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的机会越来越少。 因此,加强对硕士层次教育功能定位和培养理念的重新认识也至关重要。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标提出,借鉴高考经验2023年同济大学录取分数线(2023-2024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改革硕士生初试办法。
吴仁标认为,硕士生初试的规模已经是参加高考人数的一半左右,但初试的复杂程度却远远超过高考。 自修科目过多,导致工作量过大,容易通过个性化辅导漏课,不利于招生和规划的调整。 考研按照国家标准确定; 考官全部来自研究生单位,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因此,吴仁标建议,研究生初试尽量采用统一命题方式,可以分步实施; 复试可以尽可能个性化; 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应采取统一评分方式,防止评分腐败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高考模式,在全国和各省市统一。 两种自学方式并存,赋予高水平大学更大的自主权。
陈志文提到,从总体上看,教育部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研究生预审的统一主张。 原因在于,早期我国的硕士学位培养更像是现在的博士培养(主要培养研究人员),所以要考虑到各个学校的学科发展特点,以大学的自主命题为主导。主要焦点。 近年来学术研究更多定位于博士层次,硕士招生规模也变得非常大。 大学注重独立命题的做法暴露出一些问题,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根据《2023年全国硕士学位招生管理规定》,从2024年全国硕士学位招生考试开始,教育类硕士商科课程的考试科目将增设国家统一命题科目,以供相关招生单位参考。独立选择和使用。 目前,设置统一考试的专业考试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临床医学、法学等,数量已达到20个左右。
陈志文表示,统一试卷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提高命题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增强考试选拔的公平性、科学性和选择性,也有利于提高人才选拔质量,深化考试改革。研究生考试制度,实行分类考试。 他认为,未来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根据学科和专业情况,逐步实行初试(笔试)专业课统一命题将成为改革方向之一。
同时,陈志文认为,“利用高考经验改革硕士生初试”的方法值得探讨。 由于研究生招聘与高层次招聘不同,分为初试和复试,而且教育部明确要求复试权重要接近或达到50%,非常复杂。 另外,统一命题后,由于评分标准不同,评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统一命题后的理想招聘结果可能并不公平。 因此,研究生专业课的统一命题与高考的统一命题是不同的。 需要先立后破,必须审慎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