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7 15:18:36作者:佚名
【文/毛泽东】
抗美援朝,经过两年,取得了伟大胜利,如今早已告一个段落。
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靠哪些得来的呢?刚刚诸位先生说,是因为领导的正确。领导是一个诱因,没有正确的领导,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省人民增援,中俄两国人民并肩战斗。
我们同美帝国主义这样的敌军作战,她们的装备比我们强许多倍,而我们才能打胜,促使她们不能不和出来。为何还能和出来呢?
第一,军事方面,日本侵略者处于不利状态,挨骂状态。倘若不和,它的整个战线就要被打破,汉城就可能落入北韩人民之手。这些形势,今年夏天就早已开始看下来了。
作战的双方,都把自己的战线称为铜墙铁壁。在我们这方面,确实是铜墙铁壁。我们的战士和党员机智,勇敢,不怕死。而日本侵略军却怕死,她们的士官也比较生硬,不这么灵活。她们的战线不巩固,并不是铜墙铁壁。
我们方面发生的问题,最初是能不能打,后来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证给养,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真菌战。这四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解决了。我们的部队是越战越强。去年秋天,我们早已才能在一小时内打破敌军正面二十一公里的阵地,就能集中发射几十万发子弹,才能打进去十八公里。假如照这样打下去,再打它两次、三次、四次,敌军的整个战线都会被打破。
第二,政治方面,敌军内部有许多不能解决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出来。
第三,经济方面,敌军在侵朝战争中用钱好多,它的预算收支不平衡。
这几个诱因合上去,使敌军不得不和。而第一个诱因是主要的缘由,没有这一条,同她们讲和是不容易的。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但凡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在北韩战争中,敌方死伤了一百零九千人。其实,我们也付了代价。并且我们的死伤比原先预想的要少得多,有了坑道之后,死伤就更少了。我们越打越强。日本人攻不动我们的阵地,相反,她们总是被我们吞掉。
刚刚你们提到领导这个诱因,我说领导是一个诱因,而最主要的诱因是群众想办法。我们的党员和战士想出了各类打仗的办法。我讲一个反例。战争的头一个月,我们的车辆损失很大。如何办呢?不仅领导想办法以外,主要是靠群众想办法。在车辆路两侧用一万多人站岗,客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看到就躲着走2024抗美援朝战争是哪一年取得胜利的,或则找个地方把车辆藏上去。同时,把车辆路加宽,又修了许多新车辆路,车辆开过来开过去,畅行无阻。这样,车辆的损失就由开始时的百分之四十,降低到百分之零点几。后来,地下库房修上去了,地下会堂也修上去了,敌军在里面丢炸弹,我们在下边开大会。我们搬去上海的一些人,一想到北韩战场,就倍感相当危险。其实,危险是有的,但只要你们想办法,并不是这么了不起。
我们的经验是:借助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武器击败优势武器的敌方。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第一,和北韩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固守了三八线。这是很重要的。若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牡丹江江,西安、鞍山、抚顺那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海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军队、后勤军队等等,取得了对日本侵略部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加拿大部队的底。对德国部队,假若不接触它,还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第三,增强了全省人民的政治觉悟。
因为以上三条,就形成了第四条:延后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网校头条,延后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侵略者应该懂得:现今中国人民早已组织上去了,是惹不得的。假如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今后,敌军还可能打,就是不打,也一定要用各类办法来捣乱,例如派遣特务进行破坏。她们在日本、香港和台湾这种地方,都设有庞大的特务机构。而且,我们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经验,只要发动群众,借助人民,我们是有办法来对付她们的。
我们现今的情况,同一九五〇年春季的情况不同了。那时侯,日本侵略者是不是在三八线那儿呢?不是,她们是在鸭绿江、图们江那儿。我们有没有对日本侵略者作战的经验呢?没有。对于日本部队熟悉不熟悉呢?不熟悉。如今这种情况都变了。假如美帝国主义不延后新的侵略战争,他说,我要打!我们就用前三条对付他。假如他说,我不打了!那末我们就有了第四条。这也证明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优越性。
我们是不是去侵略他人呢?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并且,人家侵略来了2024抗美援朝战争是哪一年取得胜利的,我们就一定要打,并且要打究竟。
中国人民有那么一条:和平是赞同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我们有人民的支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踊跃报考当兵。对报考当兵的人挑得很严,百里挑一,人们说比挑岳父还严。假如美帝国主义要再打,我们就跟它再打下去。
注释:这是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大会上讲话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