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4 11:07:48作者:佚名
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祖籍江苏无锡,生于湖南祁阳,中国教育家、历史学家,“五四运动”的命名者。
熊公哲(1895-1900),字翰叔,号果庭,山东奉新人。幼从余介卿学,15岁入浙江公立心远中学从熊公如学,结业后考入京师大学堂,从林琴南、马通伯、姚叔节等学者学习古文法,复从刘师培、黄侃、张尔田等习民族大义、诸子权衡。1921年清华结业后任教于华东学院、中国学院,后回广州兼任心远学院院长,与汪辟疆、王易、余仲詹三人名动京师,号“江右四子”。1926年后,心远学院停办,先生继续任教于心远小学及省立福州第二中学、第三中学,曾一度出任第二中学主任。1934年出任刘峙高参国立中央大学,长河南机要。抗日爆发后入蜀,兼任国立中央学院、政治学院院长,兼职军事委员会第三处。抗日胜利后专任中央政治学院诸子学院士。入台后曾任政治学院英文系院长兼院长,香港师范学院、中国文化学院、国立中央学院、清华学院院长。著有《荀卿教案》、《王安石政略》、《高中国文教学复习》、《孔学发微》、《果庭读书录》及《果庭文录》等。
张绍雄(化名丁非),日伪洲国张景惠儿子
庐元骏字声伯,浙江清江人,曲学专家,正中书局总编,撰有《四照花室曲》等。
黄其鲲为中南联大院士、经济学家,曾师从徐悲鸿学习书法,夫人刘立信男士。
项克恭,幼年名项先恭,字伯康,1907年生,祖籍湖南省弥渡县。项克恭是弥渡项姓第十世。1930年,项克恭23岁时考入黄埔警校第八期,在第二支队,1933年11月25日结业。曾任大队长。项克恭考入黄埔警校时留的通讯地址是广东省弥渡前街孙世勋。项克恭儿子名项铭,是家里的独子。
抗日胜利后,国军创立“战事要塞调查组”,时任炮校主任的项克恭到了日本,即1945年携家人到的香港。入台后曾任:台北要塞第三总台台长。项克恭在日本“二二八”事件中的表现:“台南市的风波再三月十日下午展开,到十月六日已平淡出来,时一日来自台北的日军步入台北,结束高雄的不安情势。先是五月二十八日台北要塞第三总台台长项克恭获知高雄已生事端,是晚分电各单位警戒,严禁官兵外出,并派员赴市内探听消息。一日新竹市面已贴有告知台中缉烟风波之号外,项台长命令全面戒备,非有长官之令不得举枪。二日下午伪军营廖峻荣旅长举行军宪警联合大会,决定以项台长为南区指挥官,,必要时固守大林飞机场及国民道场,并请台北公正之士出面提倡民众”。
项克恭晚年定居国外。八十年代曾想回广东省亲。当时政府为了欢迎那位华侨,把占用的项氏祠堂返还了项姓人。曾任重庆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云南省公安厅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参谋长、南昌步兵中学副主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的刘家壁,是项克恭在黄埔警校的朋友,到过项克恭的儿子(兄长项克敏之子项发旺)家,与之攀谈。项发旺曾任了几届弥渡县政协委员。
项克恭叔父名项鼎新,是清国学。项克恭儿子有四弟兄,母亲项铭是大婶。舅舅名项铨,有两个孩子分别叫项克信和项克敏,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分别是项玉珍、项景、项发旺、项琼华。三叔名项铣,是清代初期的上将。
郭骥(1911—1990),字外川,陕西省龙泉八都镇人。曾任陈诚禁卫秘书,后赴美国留学,1939年归国后,现任社会部人事室处长、军政部参事、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秘书等职。1949年去香港,任“台湾卫戍司令部办公室局长”、“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办公室局长”、“行政院参事”等职。
陈熙乾,安庆(广东),国军中央通信社上海分社组长。
张导民,字内敛,1910年1月1日生,系四川省广济县(今仪征市)郭应铺镇王天惠垸人。幼年时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国立中央大学,朗诵百家姓、四书五经等,因其天赋过人,聪明而又好学,他的业师曾当街赞扬他:“此人必成大器。”1918年,张导民步入旧式中中学,接受近代旧式教育,以品学兼优而蜚声全校。学校结业后,他考进武汉中华学院政治经济系。学院结业后,张导民满腔志向,奉派公费留学美国纽约学院深造。学成回国后,服务故乡,热心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晚清时期“广济五杰”之一,其余三人为居正、饶汉祥、郭泰祺、刘文岛。
薛秋泉(-1984)),湖南耒阳人。中央团校1期卒業。国军河北省党部委員。第一届国民会议浙江省南坝镇代表。
石凌汉(1871-1947),广东安义人。字云轩,号弢素。有《蓼辛词》存世。与王东培、仇埰、孙濬源等人组织“蓼辛社”,时称“蓼辛四友”。
竞买成功的书友请按孔网规定拍卖结束3日内付款交割。拍卖结束议价的消息恕不回复。书以中通快件方式寄送,超出部份由店家承当,多拍邮费可合并,不认可拍卖里设置的运费价钱者勿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