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4 10:15:00作者:佚名
这首诗据说是元稹为纪念已故妻子韦丛而写的(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为纪念初恋情人崔莺莺而写的)。 寓意:看过大海的人,不会对小沟渠、小河里的水感兴趣。 除了巫山的彩云很漂亮之外,其他地方的云根本就没有什么美感,甚至可以说不是云。 我从一朵又一朵的花经过,却懒得看一眼。 一方面,这是因为我修行道法,摒弃世俗的杂念。 另一方面,是因为想念我那无与伦比、难忘的爱人。
“从前,大海难成水,除了巫山,别无云。” 这两句诗语言奇幻,意境朦胧,堪称爱情的经典语言。 后来因金庸武侠小说中多次提及而广为人知。
按常理来说,能写出如此名句的诗人应该是忠于爱情的,但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的。 元稹的婚恋经历是这样的:21岁住在某寺庙时,认识了崔莺莺(不是《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而是元稹的初恋情人),也认识了崔莺莺。住在某座寺庙里。 当然,这个真正的崔莺莺就是《西厢记》里的崔莺莺。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原型)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上一句,震惊得爱上了她,甚至绝食一周。 后来盈盈终于爱上了她,并且第一次爱上了她。 每天晚上都抱着她,一起生活了几个月,治好了元稹的相思病。 当时,莺莺还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约会诗:“西厢月色下等候英语作文,迎风门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佳人”。来了。” 两人发誓风流一段时间后,元稹成了一名求功成名的人,他到长安做了大官,渐渐忘记了盈盈。 24岁时,他爱上了太子弟弟卫夏卿的小女儿卫丛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上一句,并娶她为妻。 远大诗人在30岁时认识了薛涛,两人自然产生了恋爱关系。 同年,韦丛病逝,时年27岁。两年后,元稹将其妃安娴贬于江陵。 36岁时,他与裴淑再婚,成为了千家万户的小姐。
这是一首纪念他已故妻子的歌曲。 元稹夫妇十分恩爱,相敬如宾,感情非常好(见元稹《哀情诗三首》)。 然而幸福只维持了七年,深爱的妻子就不幸离开了他。 元稹写下这首诗,抒发无限悲痛之情。
前两句是“从前海难为水,唯独巫山非云”。 它由《孟子·心心篇》演变而来。 原句是“望海者难为水,游圣门者难”。 这句话有一个绝妙的比喻。 大海又深又宽,与其他地方的水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巫山有朝云峰,面临长江,云气蒸腾,云彩绚丽。 宋玉在《高唐赋》中描述:“其上有奇云,‘山兵’直上,忽变容貌,霎时间,变幻无穷。” 他认为,云是神女所化的,郁郁葱葱,如松波。 美丽如妃子,魅力万千。 人们观察到它之后,就不会再注意到其他地方的云了。 诗人用这两句来比喻夫妻关系就像大海的水和巫山的云。 它是如此的美丽和真实,其深度、广度和美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所以,除了他心爱的妻子之外,没有其他女人可以让他一往情深。 他的感情的真挚来自于他的内心,这是世间罕见的。 于是就有了第三句:“采下一朵花丛,懒洋洋地回头看看。” 他走过那些“花”,却懒得看它们,说明他对其他女人已经不再有任何执着。 这种心境绝不是“走在万花丛中,无叶粘身”的无拘无束的矫揉造作和虚伪,而是深爱的真挚和万念俱灰的绝望。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后一句“一半注定为道,一半注定为王”,反映了诗人在妻子去世后的孤独感。 元稹一生精研佛法,尊佛敬道。 “修道”也可以理解为行为和知识的学习。 诗人深深思念妻子,无法逃避,于是转向修行。 其实,无论是“半元修道”还是“半元为王”,都表达了诗人郁郁寡欢的心情,其忧郁之情是一致的。
这首诗意境深邃,抒情真实,情感强烈,文笔精彩。 前两句话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句子。 “沧海”、“巫山”都有英雄的寓意,有悲壮的歌声,有奔流江河之势。 全诗自由多变,形成跌宕起伏的旋律。 就其意境而言,浪漫而不庸俗,宏伟而不浮华,悲壮而不深沉。
如今,这两句话已经突破了哀悼的本义,表现出人们历尽沧桑的感悟。
看看有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