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2 16:11:13作者:佚名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风靡全球,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教育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与变革。种种不确定性给国际教育行业带来了极大挑战。面对挑战,我国的国际中学不得不调整中外师资配比、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并重新思索未来国际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前瞻性的探求和布局。
新春伊始,中国教育报环球科教部推出自2018年以来第三份国际校区年度发展观察报告,约请教育行业专家回顾国际校区这一年的变革探求,研判未来国际中学的变革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议,推动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
2020年,出国留学遇阻,引起国际校区从招生到选择留学目的国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非常是中学国际课程项目与国外中考升学轨道不融通的风险集中曝露下来。一些本已领到海外院校投档通知书的国际中学结业生或则由于相关国家入境新政的改变,或则害怕海内因疫情难以按量入学甚至不得不舍弃留学。但由于国际中学以海外升学为目标,中学生主要依据留学目的国院校的入学要求,几乎不可能同时为中考做打算。对于这种中学生而言,海外升学遇阻会使她们深陷无学可上的窘境。
在这一背景下,有关国际校区应迈向“双轨”乃至“多轨”办学的讨论盛行。从长远来看,若要规避国际中学单一国际升学轨道的风险,还有赖于中外中学课程的进一步融通,以及更大范围的中外院校入学资格和课程学分的互认与融通;有赖于完善愈发灵活、开放、有弹性的院校招生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国际校区当前不应完全照搬模仿西方的办学模式,不应仿效美国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而是应当坚持特色办学、多样化办学关于国际学校,掌握好国际课程和国外课程的关系,探求国际课程的本土化开发,办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面对出国留学的不确定性,国际校区还要做很多元打算,在行动上做好“后疫情时代”的中学课程、人文管理、学校文化等设计。
2020年,“停课不停学”促使国际校区加速参与线上教育,借助在线技术与平台让全球的教育资源和渠道更容易获得,也让更多低收入家庭的女儿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优质的资源。与此同时,网路课程也把不少国际中学的师资水平曝露在大众的眼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际校区对于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急聘环节就得到直接彰显。在线上线下混和式教育的过程中,国际校区仍然坚持过程性评价,探求适用于线上教学的评价方法,并对实践类课程的评价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变。
一场疫情,让国际化人才的流动出现重重困难,2020年的国际校区外籍班主任资源匮乏,呈现三大特征:外籍班主任以国外的国际校区间的流动为主,越来越多国际校区愈发重视中方班主任的作用,国际校区对外籍班主任的要求更高。非常值得关注的是,有的国际中学为了吸引优秀的中方班主任,作出了中外班主任同工同酬的承诺。但是,随着大量“海归”人才兼任国际中学班主任,国际校区人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中方班主任,不少人已然成长为国际中学师资队伍里的中坚力量。在这场疫情中,国际校区也渐渐意识到,应当既不盲目迷信外籍班主任,也不全盘否定,要鼓励中外班主任各自发挥主任,为中学生带来不同的文化视野。
2020年,这场疫情也对国际中学主任的国际洞察力、形势判定力和中学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国际中学主任不但要确切研判和掌握当下的形势,科学制订中学未来发展策略,并且要在复杂的国际教育领域变数中对内提升中学整治能力,对外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地位,甚至开发本土特色课程项目的国际课程。
可以说,这场疫情推动国际中学主任重新思索中学在“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的发展出路。一些国际中学开始借助原有的中外班主任和中学生、国际课程、跨境交流项目以及颇具中国特色的跨文化国际性校园等优质教育资源,以教育“在地国际化”模式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让所有中学生在本国本校“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到国际教育课程,获得多元文化的学习体验,提高跨文化素质,开拓全球视野。同时,一些国际中学采用中西融合、丰富多样的国际课程,展现国际化、多元化、跨文化特点,既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国际性和跨文化课程,也积极探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际中学课程体系。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委出台的《关于推进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把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摆在重要位置,要求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此,提升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学生关于国际学校,对培养大批高档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国际校区的变革与发展须迎合国家对国际化人才在数目和质量上的要求,要加大对中国中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学生贯通中西,既有“世界眼光”,又能保持一颗“中国芯”。
执笔人:本报记者张东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8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