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6 21:08:00作者:佚名
“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于2018年12月17日正式成立,发起单位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大学、科大讯飞等16家单位。联盟以服务国家建设为根本使命,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职能,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初衷。旨在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我国金融人才素质,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4月23日,《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2020-2021年度报告》正式发布。作为联盟成立两年多来的工作答卷,系统地反映了联盟各单位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和工作成果。阐述了联盟未来产教融合的规划和路线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2020-2021年度报告》系列解读。本期推送《联盟报告·实践》:联盟的“教导”。
实习实践,走出校园的第一课
人才培养从学生开始。联盟依托各方资源,延伸教育链接。学校与企业联手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机会,进一步增强大学生通过多元化成长路径服务、贡献社会的意识。能力。
【联盟实践概述】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教育培养和全面发展,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时代要求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其核心是解决培养谁、如何培养的问题。重大问题上,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联盟积极落实国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系列要求,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增强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爱心在实践中为劳动者和劳动人民服务。
吹响数万学子暑期下乡“集结号”
为深化产教融合,帮助青年学子接受教育、成长成才、在社会实践中做贡献,展现青年学子勇担民族复兴、服务社会责任的良好风貌,学生有成长经历,提高素质,面向未来。机遇,2019年6月24日,联盟在上海启动了数万名学生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广大农村地区培养金融服务业和新型金融人才搭建舞台。号召海内外大学生每年利用暑假时间下乡返乡,投身乡村建设和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为大学生搭建乡村建设平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招聘对象方面,活动面向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校学生,不限专业。以联盟大学学生为主体,同时鼓励国内外其他大学学生加入。充分发挥“学生原点”作用,组织在册大学生到家乡附近开展实践活动,服务家乡建设发展。
活动组织方面,结合共青团中央的部署和“回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由建行统筹牵头举办的万名学生暑期下乡实践活动、各联盟高校共同参与,按照“统一组织、统一主题、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平台”五项统一实施原则协调推进,即线上线下统一招生,统一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统一标准化实践培训、实践活动、实践日记等实践标准,统一活动品牌形象、海报设计和宣传,统一依托联盟校企合作教育平台。
在实践内容上,数万名学生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以解决农村痛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找准新型金融人才全面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并设计了一系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和任务。比如,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村镇银行”的临时工作,提供上门金融服务;引导学生下乡宣传普惠金融知识,了解农民在理财、借贷、资金结算等方面的需求和痛点。我们还可以到县级机构开展后续工作,亲身体验业务。深入银行基层工作;把专业知识送到农村,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村民办实事;开展乡村调研,为乡村振兴提供建议,制定实践性研究报告等。
由中国建设银行牵头,联盟各高校联合举办的数万名学生暑期下乡实践活动已连续两年举办。 2019年暑假,1万名海内外学生组成1468个实践团队,深入全国10800个村庄开展调研服务,走访农民5.4万人次,走进乡镇企业3652家。 2020年,共有120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撰写乡村日记9700余篇,提交微课、体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各类实践成果2300余份。同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联盟在组织现场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设计了“e学惠行”云实践项目,组织实践学员进行线上培训、交流并讨论,提高数字化学习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参与“云制作”、在线科研、远程教学等,共有来自国内外611所高校的3577名大学生参加了云实践活动。
为应用通过实习和实践所学到的知识铺平道路“快车道”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产教融合促进新型金融人才成长,是联盟的初心使命。为积极落实国家“就业优先”决策部署,帮助新型金融人才供需匹配,加强在校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对社会的了解,不断增强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青年学生,充分挖掘高潜力新型金融人才。为储备优秀学生,联盟积极推动会员单位内外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实习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深化思想,服务社会。
支持联盟高校与企业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大学动员学生实习,企业提供实习服务。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体系,构建理论知识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知识体系,构建良性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在“实习工作坊”中,将大学的理论智慧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精准对接,达到“大学让学生学有所成,企业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的教育效果。
号召联盟内外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提供多领域、多层次的实习岗位,配备实习导师,制定系统的实习计划,广泛招收学生到联盟大学实习。通过面向真实商业环境的任务型实习模式,加速知识转移和技能培养,引入考核机制,全面评价学生实习实训表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金融人才。
对优秀实习生给予相应奖励,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行业实践,不闭门造车,不纸上谈兵,积极融入产教协同育人体系,检验自我,提升学术,服务行业,让实习实训项目有效发挥人才储备作用,让实践生成为校企共育成果的代言人。
【精选精选案例】
用脚步丈量青春,用责任梦想未来
2020年,上海分公司认真落实总行万名学生暑期下乡实践计划要求,将实习计划与暑期学生下乡实践结合起来。上海分行以“助力乡村振兴,绽放青春风采”为主题,以“都市富农”为特色,结合疫情防控要求,与分行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密切配合上海港湾学校学分制,相互协调落实细节,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实践团队成员126人,10个实践团队,覆盖农村100%,“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推广大使54名,问卷387份,“金智惠民”培训10期,覆盖近334人,共计304人受益知识下乡,44人参与公益活动,走进残疾人“阳光之家”,关爱听障人士;深入农村、农民、农业企业,完成调研报告10份。
实践队员深入分行、分行、分行实习,体验银行一线工作,了解我行“工人港湾”,为社会公众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他们还走访中小企业,了解涉农企业发展情况。与企业主共同探讨解决农业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与党支部共同学习讲授“四史”,体验乡村劳动,与村官共商新农村发展方向,走进G60科技创新走廊,了解包容性金融支持双创企业发展、走进智慧医院体验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援鄂护士交流学习抗疫精神……实践队员走进稻米梯田农村,感知民生,把金融知识、扶贫政策送到农村,并将跟随基层网点工作,在学习、思考、实践中用赤子之心描绘乡村振兴梦想,落地生根通过新的金融实践向下发展并向上发展。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这是建行实践团队成员深有体会的。上海分院实践队的一位同学连续两年参加学生下乡实践活动。她说,这样的活动不只是形式,也不只是形式,而是国有企业。大兴的一种探索与坚持,一种责任与担当。学生下乡实践活动还将继续,每年夏天“建行蓝”、“青春红”、“田野绿”都会融为一体,编织出最绚丽的色彩。
“建设”学生,建设未来
2020年,联盟成员中国建设银行将继续推出“江苏实习”计划,依托全国37家一级分行招收暑期实习生。国内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不限专业。报名参加试用。为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中国建设银行在“业务实习”项目中开辟了营业网点、金融科技、职能部门等生产经营管理业务各个环节的实习机会,培养了一批年轻骨干员工。担任“实习生”导师,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实习实践。对于金融科技岗位的“实习生”,建行还安排导师指导实习生完成相关研究工作,并围绕技术开发、信息安全、数据分析等专业能力举办线上编程能力竞赛,以产业育人、学术界、研究界。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方面,“建筑实习生”计划加强了学生对银行业的了解,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为行业挖掘高潜力人才。为更好实现人才供需匹配,建设银行授予表现突出的实习生“江西之星”称号。获得此荣誉的学生在中国建设银行校园招聘中可免面试等资格。
继续教育、系列认证“金牌通行证”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盟开发“金融科技师”、“数据分析师”等特色认证项目,系统设计标准化人才认证体系,为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的批量培养和锻造提供平台。
【联盟实践概述】
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后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的重大部署和重大创新。也是促进人力资源增值、引导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相适应的重大部署。重要途径。联盟结合高质量教育要求,坚持服务业、服务业、服务时代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深入研究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新方法、评价认证新模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就业。创业能力强,职业成长通道畅通。
创建“金融技术员”认证计划
“金融技师”认证项目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联盟成员深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起。以金融科技应用技术为核心,聚焦技术在业务领域的应用,采用“迷你MBA”项目培养模式,突出案例教学,收集和甄选行业优秀案例,采用1+ X教学形式,即“1套金融科技基础理论”+“X个精选应用案例项目”,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闭环并掌握实践应用的能力。培养员工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了“培训、考试、竞赛、评估”四位一体的认证体系,学员参加培训项目并最终通过专业考试和专家评审。审核可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发的行业认可的金融技术人员(CFT)课程结业证书,优秀考生将进入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技术人员高级人才库。
从2019年9月第一期认证培训到2020年底,“金融技师”认证项目已开展3期线下班和2期线上班,培训了近千名中级“金融技师”和初级“金融技师”金融技师”在校生5000余人,覆盖31个省份、340余所院校。
创建“数据分析师”认证计划
当前,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数字化运营的重要基础和精细化管理的有利支撑。它们也是构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在数字时代,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是任何个人、机构、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为加快数据人才培养,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未来业务数据发展,联盟成员中国建设银行与香港大学联合推出“数据分析师” ”认证项目。第一阶段认证培训预计持续一年,已于2020年10月正式启动。
本项目以香港大学商业分析硕士课程课程体系为基础,围绕金融行业实际需求定制开发上海港湾学校学分制,聚焦银行实际业务,采用“在线长训”的方式+线下短期培训”帮助学员提高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水平。提高应用数据创造价值、解决问题和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课程完成后,毕业生将有机会获得由香港大学颁发并由香港认可局认证的数据分析师资格证书。
【精选精选案例】
金融科技重塑职业发展路径
2020年8月7日,第三期金融技术师(CFT)认证课程培训在苏州正式启动,来自中国银行业协会、苏州银保监局、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深圳大学、香港等单位的学员参加科技大学、中国建设银行等联盟内外单位、专家和嘉宾出席。
本次培训按照“问题导向”的培训宗旨,继续采用“Mini MBA”项目实战案例培训模式,并根据长三角金融机构的需求,进一步优化CFT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地区。认证培训内容涵盖金融科技基础知识、密码学、区块链、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监管技术等前沿理论和技术,并与典型场景和案例紧密结合,紧密结合。涉及银行零售、公司、运营、风控等业务与合规等业务深度融合。多位在金融科技应用领域有广泛研究的银行业高管、顶尖大学教授、金融科技公司专家以及参与技术标准制定的部委专家,服务了来自各大金融机构的200余名学员培训期间。进行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讲座和案例分享。
金融科技的力量正在冲击金融行业,用金融科技理论和技术重塑金融人才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正如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所言,金融科技专才认证培训肩负着银行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业化、综合性金融科技人才的使命。发挥指导和指导作用,开启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量身定制,校企共育精英
学无止境,只争朝夕。课堂上,商业银行综合管理系列深度融合行业经验和学习实践;在校园内,联盟根据需求专门定制“精英班”,探索银校专业学科培训合作。
【联盟实践概述】
联盟单位结合国家政策指引,围绕如何将产业就业需求向人才培养教育供给侧转移的问题,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和尝试,延伸企业选材、教育、培训等环节。在大学生学历教育中,帮助企业更直接参与教育、更精准选拔人才、更全面对接供给、更高效满足需求。同时,也使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设计课程体系等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把握行业实际情况和市场就业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可以降低学生毕业后“读书转工业”的转换成本,提高就业机会。提升就业技能,设计“联盟计划”,整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
校企合作教材
教科书是教育人们的重要工具。系统全面的教材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体系基础。培养新型金融人才的联盟必须以促进金融人才发展为己任,紧密、逻辑、系统地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生产知识,打造系列“产教融合教材”,为联盟服务广大金融学学生和定制行业人才的又一重要尝试。
二十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不断探索自己的管理方法。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了大量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基于实践的商业银行综合管理理论和经验。其中,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的综合管理涉及多个分类、交叉的复杂系统,涵盖了层级管理、条线管理和前中后台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资产负债协调、风险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应用、公司治理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以大学教育中的经济学、金融学、银行学等经典理论学科为基础,而且对这些理论进行了“生产性”和“实践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和宝贵的教育价值。
为在中国建设银行的统筹协调和推动下,为高等经济、金融、银行类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一套立足业务实践、注重经营管理的参考教材与联盟成员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联合编写了《大型商业银行综合管理丛书》(共4册)。该系列丛书主要由来自生产一线、长期从事相关实际工作的银行业高端人才撰写。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联盟高校的专家学者为编译工作提供了学术指导。最终,该系列丛书呈现出既具有实用指导价值又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鲜明特点。
2020年12月,该系列丛书已正式印制并向社会出版。下一步,各方将积极推动该系列图书作为教材在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培养中使用,实现行业经验对教育的反馈,助力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更贴近新的金融需求。
校企共建订单班
联盟响应国家产教融合企业“以订单班等形式与职业院校共建学科、专业”的号召,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和推进校企合作。借鉴国内外相关模式。对于订单班建设,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联盟企业单位将牵头开展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在联盟内部形成示范效应,逐步带动更多企业和高校参与。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的用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时代我国银行业金融业人力资源新需求。中国建设银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金融人才? 2020年7月,经过9个月的研究策划,中国建设银行携手联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试点招生订单式共建班“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 “精英班”以辅修专业的形式,共同培养未来有志于从事金融科技领域研究和实践的学生,为我国金融科技行业提供优秀后备人才。
“金融科技精英班”面向行业和金融科技前沿需求,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是联盟践行产教融合、服务大学生学历教育、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 2020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精英班”也正式启动。
【精选精选案例】
强强联合造就精英
作为探索银校联合专业学科培养的重要模式贝语网校,“建行金融科技精英班”已在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试点。
其中,西安交通大学首届“精英班”面向计算机、数学等理工科背景的本科生(专业成绩前30%)、硕士生(专业成绩前40%)、博士生和电信。 (非经济学)通过注册,初步选择和重新检查,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择30名学生,并组成一个独立的班级。在为期两年的培训阶段,这组学生必须研究学校和企业共同提供的理论课程(20个学分),参加中国建筑银行的研究和评估(4个学分),并完成至少在中国建筑银行实习一个月。暑期实习(6个学分)和毕业项目的完成(论文)(10个学分)。同时,学生每学年都会进行联合学校企业评估。最后,根据学生的状况和学习成绩,他们将分别获得辅助双重学位(经济学)证书和次要证书。 ,完成证书。
中国技术大学的“精英阶层”旨在通过软件工程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培养一组经济和金融复合人才。它实现了“ 3+1”培训模型,即,学生实施了从新生到大三的学校的原始培训模式。专业培训计划从大学的第四年开始实施“精英班”培训计划,主要是从具有科学和工程背景的学生中选出的。通过书面考试,访谈和其他选择程序,已有45名学生获得了第一个“精英班”,其中82.2%是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学生。 (超过)